Please wait a minute...

专家对谈录

论著

  • 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蛋白芯片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 张津 赵顺英 迟巍 江载芳
  • 2008 Vol. 3 (1): 9-14. DOI:
  • 摘要 ( 2667 ) PDF (621KB)( 2969 )
  •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多抗原蛋白芯片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结核病的住院患儿作为结核病组。选取同期住院,患感染性疾病,同时除外结核病的患儿作为非结核病组;选取体检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胸部影像学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结核病灶的儿童作为结核感染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卡疤试验阳性,无基础疾病,无结核接触史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各组留取血清标本。计算结核病组PPD试验阳性率及细菌学检查阳性率。应用MTB多抗原蛋白芯片同时检测标本中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相对分子质量16 000和38 000蛋白IgG抗体,通过蛋白芯片阅读仪判断结果,其中任意1种或1种以上抗体检测阳性,即判为蛋白芯片检测阳性。分别计算各组抗体检测阳性率,并计算该方法检测儿童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及χ2检验分析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与患儿年龄、病程、抗结核治疗时间、激素使用以及结核病类型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结核病组79例,非结核病组33例,结核感染组15例,健康对照组30例。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组的阳性率为34.2%(27/79),低于PPD试验阳性率(84.8%,67/79),高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12.7%,10/79)。在非结核病组阳性率为6.1%(2/33),结核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蛋白芯片检测结核病组的灵敏度为34.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93.1%,阴性预测值58.5%。Logistic回归发现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仅与病程相关,且随病程延长而阳性率升高。病程<1个月,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为18.8%(6/32),病程在~3个月,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为21.6%(8/37),病程>3个月,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为100%(13/13)。目前的统计结果尚未发现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抗结核治疗时间、激素使用情况有显著相关关系。结核病分型不同所造成的蛋白芯片检测阳性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其病程分布不同所致。结论 多抗原蛋白芯片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一种诊断补充手段。但该方法灵敏度较低,不适用于早期诊断。

  • 中国大陆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
  • 韩勇,田杰,刘琴
  • 2008 Vol. 3 (1): 15-20. DOI:
  • 摘要 ( 2447 ) PDF (2393KB)( 2595 )
  • 目的 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根治方法有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VSD对照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VSD的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Shekelle等建议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对患者的年龄、体重、VSD大小和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比较;对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应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7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的非随机对照研究(Ⅱa级)。经导管堵闭组和外科手术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导管堵闭组患者的体重较重,治疗的VSD直径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堵闭组的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97.6% vs 99.2%,P=0.007);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1.4%, P=0.51);两组残余分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 vs 3.2%,P=0.91);经导管堵闭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10.1% vs 25.7%,P<0.000 01);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 vs 6.6%,P=0.61);经导管堵闭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0 vs 7.6%,P=0.002)。结论 经导管堵闭VS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治疗有选择性,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对具有适应证的VSD患者,可优先考虑经导管堵闭治疗。

  • 重庆地区4~12月龄体重增加不足婴儿能量摄入状况的研究
  • 陈绍红,黎海芪
  • 2008 Vol. 3 (1): 21-26. DOI:
  • 摘要 ( 2626 ) PDF (577KB)( 2822 )
  • 目的 以体重增加为标准,探讨体重增加不足与能量摄入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格检查的婴儿,年龄4~12个月,由2名儿童保健专业人员负责体格测量。体格评价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标准为参数。以两次体检体重/年龄Z值之差(⊿WAZ)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增加不足组和体重增加正常组,同时两组按月龄分为4~5月龄、~8月龄和 ~12月龄3个亚组。以食物称重与食物记录法计算每日食物摄入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202名婴儿,体重增加不足组70名(-2<⊿WAZ<- 0.67),体重增加正常组132名(-0.67≤⊿WAZ≤0.67)。①体重增加不足组体格发育水平在正常生长范围内,但略低于体重增加正常组。②体重增加不足组除乳类摄入量较体重增加正常组低外(P<0.05),其他食物摄入量接近于体重增加正常组(P>0.05),蛋白质摄入量达WHO和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摄入量;体重增加不足组中4~5月龄、~8月龄和~12月龄亚组能量摄入分别为322 kJ·kg-1·d-1(77 kcal· kg-1·d-1)、322 kJ·kg-1·d-1(77 kcal· kg-1·d-1)和310 kJ·kg-1·d-1(74 kcal· kg-1·d-1),显著低于体重增加正常各月龄亚组的351 kJ·kg-1·d-1(84 kcal· kg-1·d-1), 343 kJ·kg-1·d-1(82 kcal·kg-1·d-1)和360 kJ·kg-1·d-1(86 kcal·kg-1·d-1)(P<0.05),其中~12月龄亚组摄入食物总能量中谷类食物产能较低(P<0.05);体重增加不足与体重增加正常各月龄亚组摄入食物的能量密度相近(P>0.05)。③Logistic 分析显示婴儿体重增加不足的风险因素(OR=3.947)是能量摄入不足,母亲文化程度高是婴儿体重增加正常的保护因素(OR=0.437)。结论 ①排除相关干扰因素,能量摄入不足造成婴儿体重增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乳类摄入量;②一定能量密度范围内,食物摄入量是影响能量摄入的主要因素。

  • 早产儿视网膜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 朱丹, 陈超
  • 2008 Vol. 3 (1): 27-32. DOI:
  • 摘要 ( 2694 ) PDF (615KB)( 2590 )
  • 目的 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动态变化,为早期诊断及预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中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确认研究对象。将出生体重≤2 000 g或胎龄≤34周的患儿进行ROP筛查,将发生ROP患儿作为ROP组;选取与ROP组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早产儿作为ROP对照组。将未发生ROP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33+6周和~36+6周3个胎龄组。所有入选早产儿生后第7、14、21、28和35天分别进行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和PEDF的水平。采用SPSS 13.0中混合线性模型重复数据测量、相关性分析、t检验和单变量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入选的早产儿共170例,其中6例在生后14 d内自动出院失访而排除,11例发生ROP。未发生ROP的153例早产儿中,<32周54例,~33+6周48例,~36+6周51例。各胎龄组血清VEGF水平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r=-0.167,P=0.000),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4天,P=0.010;第21天,P=0.000),而自21 d起基本保持稳定;血清PEDF水平在生后14 d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13),14 d后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r=0.287,P=0.000),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1天,P=0.008;第28天,P=0.001;第35天,P=0.000)。胎龄对VEGF和PEDF水平的影响较出生体重显著,胎龄越小,生后血清VEGF和PEDF水平越高,在出生体重的协同作用下,胎龄与VEGF和PEDF水平均呈负相关(r=-0.162,P=0.027;r=-0.165,P=0.024)。早产儿生后PEDF/VEGF比值恒定,且随日龄的增长而升高(r=0.237,P=0.000)。ROP组血清VEGF(P=0.000)水平在生后21 d均较ROP对照组低,且随日龄的增长反有上升; PEDF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未能体现上升趋势;PEDF/VEGF比值在生后第7天显著升高(P=0.036),生后35 d内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下降(r=-0.449,P=0.047)。结论 发生ROP的早产儿血清VEGF、PEDF水平以及PEDF/VEGF比值在生后1~3周可有变化趋势的改变,提示若早产儿生后血清VEGF水平较同胎龄者低,且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升高,PEDF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未能升高,PEDF/VEGF比值在第7天显著升高,在生后28 d内随着日龄的增长反有下降,可能预示着ROP的发生。这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早地预测ROP的发生,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轻ROP的发生。

  • 原发性遗尿症患儿治疗前后自我意识变化的初探
  • 汪庆玲,徐虹,曹琦,毕允力,方晓燕
  • 2008 Vol. 3 (1): 33-38. DOI:
  • 摘要 ( 2661 ) PDF (629KB)( 2675 )
  • 目的 分析评估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自我意识评价状况以及遗尿治疗对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8~16岁PNE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可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治疗前存在高血压、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有其他家庭问题及慢性疾病的患儿。指导PNE患儿自己填写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随后患儿分3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遗尿:生物反馈治疗组、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组和口服中药治疗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后再次指导患儿自己填写PHCSS。通过心理分析软件分析两次自我意识评价结果。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PNE患儿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10.0±0.6)岁。其中轻度遗尿15例,中度遗尿20例,重度遗尿19例。治疗遗尿前54例患儿自我意识评价结果中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并且轻、中和重度PNE患儿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1),不同遗尿严重程度患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2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14例接受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28例接受中药治疗。治疗后有44例接受了自我意识评价随访,治疗遗尿后患儿焦虑得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组治疗后焦虑得分明显提高(P<0.05)。遗尿治疗有效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无效的患儿治疗前、后自我意识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前PNE患儿自我意识评价结果中焦虑得分低下,通过治疗遗尿其自我意识评价也可得到改善,并且临床疗效好的患儿自我意识改善明显。

  • 婴幼儿中牛奶与鸡蛋血清特异性IgE变化趋向回顾性分析
  • 徐振,王晓川,周莲宝,王立波,王静漪,俞晔珩
  • 2008 Vol. 3 (1): 39-44. DOI:
  • 摘要 ( 3270 ) PDF (1529KB)( 3140 )
  • 目的 了解婴幼儿牛奶和鸡蛋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向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年间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疾病、高度怀疑牛奶和(和)鸡蛋过敏的1~36月龄婴幼儿,考察婴幼儿牛奶与鸡蛋血清sIgE变化趋向时,按月龄分为6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和~36月龄组。考察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平均水平变化时,按月龄分为≤12月龄和~36月龄两组。使用UniCAP系统检测牛奶和鸡蛋血清sIgE。结果 共纳入855例,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为50.1%(396/791),牛奶血清sIgE阳性率为43.0%(324/754)。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在各月龄组均接近50%,≤6月龄组略低;牛奶血清sIgE的阳性率在≤6月龄组较低(31.5%),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18个月后达50%左右。湿疹患儿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较高,在≤6月龄组即可检测出较高的阳性率(70.6%),之后阳性率在50%左右,~36月龄组再次达到71.4%;湿疹患儿牛奶血清sIgE阳性率≤6月龄组为20.9%,随月龄增长而升高,~36月龄组达50.0%。喘息性疾病患儿较多,≤6月龄组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阳性率均较低(16.7%和15.4%),随月龄增长至24月龄升高,之后又降低。肺炎患儿牛奶和鸡蛋血清sIgE在≤6月龄组和~12月龄组阳性率均为30%左右,~24月龄组分别升至55.0%和57.9%,~36月龄组分别升至64.3%和71.4%,随月龄增长肺炎患儿牛奶和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增高。鸡蛋血清sIgE阳性值主要分布于0.59~2.67 kUA·L-1(第25~75百分位数),5%的患儿sIgE达26.90 kUA·L-1。牛奶血清sIgE阳性值主要分布于0.53~2.19 kUA·L-1(第25~75百分位数),5%的患儿sIgE达7.76 kUA·L-1。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水平随月龄变化呈下降趋势,≤6月龄组牛奶血清sIgE均值为4.05 kUA·L-1,12月龄后sIgE在1.5~2 kUA·L-1。≤6月龄组鸡蛋血清sIgE均值为16.84 kUA·L-1, ~12月龄和~36月龄组分别为6.80和1.49 kUA·L-1。223例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均阳性患儿,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在不同月龄段和不同疾病类型,根据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检测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的阳性率不同,临床检测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婴幼儿期肺炎患儿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阳性率较高,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婴幼儿期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水平总体偏低,随月龄增长sIgE水平降低,这是婴幼儿期鸡蛋和牛奶过敏的重要特征,机制有待深入研究。鸡蛋和牛奶血清sIgE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婴幼儿对鸡蛋和牛奶过敏与机体免疫应答状况有关。

  • 亚低温对脓毒症大鼠肝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 刘春峰,张趣
  • 2008 Vol. 3 (1): 45-49. DOI:
  • 摘要 ( 3822 ) PDF (1108KB)( 2789 )
  • 目的 测定亚低温(MHT)情况下脓毒症大鼠肝组织能量代谢和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 并结合肝细胞和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初步探讨MHT能否减轻脓毒症大鼠组织损伤的程度。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 、内毒素组(LPS组) 和MHT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生化法分别测定各组肝组织腺嘌呤核苷酸及乳酸水平,应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LPS组大鼠肝组织(湿重)腺苷酸水平为ATP (4.093±0.424) μmol·g-1,ADP (1.331±0.136)μmol·g-1 ,AMP (1.331±0.312)μmol·g-1;MHT组大鼠肝组织(湿重)腺苷酸水平为ATP(.519±0.028)μmol·g-1,ADP(1.483±0.108)μmol·g-1,AMP(1.544±0.301)μmol·g-1;LPS组和MHT组均较NC组腺苷酸水平ATP (4.990±0.455)μmol·g-1, ADP(1.632±0.181)μmol·g-1,AMP (1.737±0.407)μmol·g-1降低, 尤以LPS组明显。MHT组肝组织腺苷酸水平较LPS组明显升高;MHT组肝乳酸含量为每克蛋白(1.424±0.213)mmol,明显低于LPS组的每克蛋白(1.676±0.267)mmol(P<0.05),而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 每克蛋白(1.379±0.314) mmol,P>0.05]。LPS组大鼠肺组织TNF-α mRNA 1、2和3 h表达分别为(1.029±0.055)、(1.132±0.068)和(1.107±0.044);MHT组大鼠肺组织相应时点TNF-α mRNA表达分别为(0.835±0.041)、(1.056±0.037)和(1.056±0.032),均较NC组肺组织相应各时点TNF-α mRNA 表达(0.625±0.009,0.631±0.007,0.612±0.011)明显增加(P<0.05),尤以LPS组明显。MHT组肺组织TNF-α mRNA较LPS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MHT组肝细胞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LPS组。结论 可减缓脓毒症大鼠肝组织能量的消耗,减轻肝组织损伤,还可减少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炎性损伤,MHT可作为防治脓毒症的一种新方法。

讲座

  • 军事儿科学的概念及其进展
  • 史源
  • 2008 Vol. 3 (1): 50-52. DOI:
  • 摘要 ( 2675 ) PDF (399KB)( 2625 )
  • 军事儿科学是指研究在军事活动条件下如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防治损伤与疾病的医学科学,既是儿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军事医学的一个特殊学科领域。军事儿科学虽然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无系统性研究和论述。本文首次以中文综述军事儿科学的历史、概念及其进展。

综述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 王荣,孙素真
  • 2008 Vol. 3 (1): 63-69. DOI:
  • 摘要 ( 2732 ) PDF (813KB)( 3007 )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尤其是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也是学龄期儿童患病能够屡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性为特征。ADHD易共患其他精神障碍。ADHD 的核心症状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对患病儿童的认知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对本病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的进展。

儿科科室介绍

病例讨论

病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