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专家对谈录

论著

  • 经导管封堵和手术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 张永为 黄敏 华仰德
  • 2007 Vol. 2 (1): 7-13. DOI:
  • 摘要 ( 2610 ) PDF (656KB)( 2595 )
  • 目的 总结国内、外经导管封堵和手术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对比研究的结果,采用Meta分析法评估经导管封堵ASD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在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药理学分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CBMA)及Cochrane 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内进行相关的对照研究检索,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06年5月。所有经2种方法治疗ASD的对比研究纳入此项Meta分析,研究指标包括:操作失败率、术后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包括主要并发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应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效应尺度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表示。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对照研究文献17篇,排除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进入Meta分析,所有研究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未采用分配隐藏和盲法,其中1项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介入组(n=1 085)的操作失败率高于手术组(n=631)(9项对照研究,4.61% vs 0.32%,RR=5.48,95%CI:2.28~13.21);术后即时残余分流率介入组(n=495)低于手术组(n=182)(2项对照研究,3.84% vs 0,RR=7.61,95%CI:1.04~55.99),1年后随访的残余分流率介入组(n=402)和手术组(n=18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项对照研究,1.74% vs 0,RR=3.54,95%CI:0.45~27.72);介入组(n=1 191)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n=845)(13项对照研究,6.80% vs 28.52%,RR=0.24,95%CI:0.19~0.31),其中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12项对照研究,介入组1 155例,手术组780例;1.56% vs 4.23%,RR=0.37,95%CI:0.21~0.64)及心律失常发生率(9项对照研究,介入组806例,手术组622例,3.85% vs 11.25%,RR=0.34,95%CI:0.21~0.53),介入组均显著低于手术组。结论 尽管经导管封堵继发孔型ASD的成功率低于手术修补;但其治疗效果与手术修补相似,且安全性优于手术修补。

  •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肥胖相关关系的研究
  • 陈芳芳 米杰 王天有 李辉 侯冬青 程红 张美仙
  • 2007 Vol. 2 (1): 14-20. DOI:
  • 摘要 ( 5158 ) PDF (617KB)( 3889 )
  • 目的 分析北京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19 085名6~18岁儿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体重指数(BMI)和体脂含量百分比(FMP)等数据。采用女性乳房和男性睾丸容积Tanner分期指标衡量青春期发育,结合个体年龄将群体分为早、晚发育组;以BMI和生物电阻抗法所测FMP作为反映体脂含量的指标;7~18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诊断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进行,6岁组采用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000年发布的儿童超重和肥胖BMI标准第P85和第P95分位值进行诊断;采用多元线形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育与体脂含量和超重、肥胖的相关联系。结果 早发育组的超重(合并肥胖)率和肥胖率均高于晚发育组,女性两组间差异大于男性;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女性BMI和FMP与早发育呈正相关(BMI:β=2.25,P<0.001;FMP:β=4.55,P<0.001);而男性BMI和FMP与早发育的联系相反,早发育组的BMI高于晚发育组,而FMP却低于晚发育组;以晚发育为参照组,控制年龄、城郊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后,早发育预测超重、肥胖的OR值(95%CI):女性为3.39(2.94~3.92)和3.12(2.53~3.85),男性为1.12(0.96~1.31)和1.31(1.06~1.62)。结论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肥胖密切相关,在评价超重、肥胖率及进行不同地区间肥胖流行状况的比较时,要注意青春期发育的效应修正作用。

  • 广州地区1~3岁健康幼儿肺功能测定结果的探讨
  • 何春卉 邓力 黄旭强 温惠虹
  • 2007 Vol. 2 (1): 21-26. DOI:
  • 摘要 ( 3156 ) PDF (503KB)( 3000 )
  •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1~3岁健康幼儿肺功能状况。方法 将120名1~3岁健康幼儿分成1~2岁组和~3岁组。用美国森迪公司2600型婴幼儿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值,包括用潮气流速-容量(TBFV)环部分替代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检测出的潮气量(TV)和反映大、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利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测定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总气道阻力(Rrs);用开放式氮冲洗法测定功能残气量(FRC)。结果 1~3岁健康幼儿各项肺功能测定值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岁组和~3岁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 vs 26,t=1.512,P>0.01)。~3岁组TV水平显著高于1~2岁组(0.123 vs 0.091,t=8.587,P<0.01),但经体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9 1 vs 0.008 6,t=1.959,P>0.01)。~3岁组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水平显著高于1~2岁组(0.159 vs 0.135,t=3.787,P<0.01)。所测定的TBFV环是不典型椭圆形。呼气时间/总呼吸时间(Ti/Tt)、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和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等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1~2岁组潮气呼气峰流速/潮气量(PF/Ve)水平显著高于~3岁组(1.257 vs 1.095,t=2.098,P<0.05)。1~2岁组Rrs水平显著高于~3岁组(2.697 vs 2.071,t=3.761,P<0.01);~3岁组Crs水平显著高于1~2岁组(0.352 vs 0.254,t=4.297,P<0.01),但经体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6 vs 0.024,t=1.051,P>0.01);~3岁组FRC水平显著高于1~2岁组(0.271 vs 0.211,t=8.468,P<0.01),但经体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9 8 vs 0.019 8,t=0.000,P>0.01)。由此可见,TV、FRC、Crs和PTEF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尤与体重密切相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反映大、小气道功能的所有指标相对稳定。结论 用TBFV环部分替代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可反映大、小气道功能情况,其各项指标相对稳定,可作为观察呼吸系统疾患时肺功能变化情况较理想的指标。健康幼儿TV、FRC、Crs和PTEF与体重呈正相关,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1~3岁幼儿体重发育较明显。

  • 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及随访研究
  • 成胜权 刘建平 孙新 李军 刘丽文 邓跃林 李利 朱永胜
  • 2007 Vol. 2 (1): 27-31. DOI:
  • 摘要 ( 3118 ) PDF (526KB)( 3049 )
  • 目的 探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效果及其随访。方法 75例膜周部VSD患儿,年龄3~14岁,平均(8.5±3.6)岁,VSD直径为3.0~14.0 mm,平均(6.5±3.6)mm,采用经导管植入国产双盘状封堵器,门诊随访,进行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结果 ①74例封堵器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8.7%,1例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孔;②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65例(87.8%,65/74)无残余分流,9例(12.2%,9/74)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超声心动图示:68例(91.9%,68/74)无残余分流、6例(8.1%,6/74)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2例封堵术后3 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泼尼松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4~10 d后消失。1例封堵术后24 h发生溶血,经过7 d内科保守治疗治愈;③术后1个月共随访73例患儿,超声心动图示:71例(97.3%,71/73)无残余分流、2例(2.7%,2/73)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④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随访到的病例分别为70、68、21、15和12例,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的2例分别于3和6个月内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经导管植入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可靠。

  • 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
  • 高鸿云 吴增强 邓伟 杨佐廷 黄玉梅
  • 2007 Vol. 2 (1): 32-37. DOI:
  • 摘要 ( 2764 ) PDF (555KB)( 3415 )
  •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现状,探索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9所学校:小学5年级、预备初中(预初)、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匿名自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所采用的方式设置最近12个月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调查。自杀行为的年级和性别差异用卡方检验,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①发放问卷2 513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2 416份,其中男1 190份,女1 226份;调查人群年龄10~17岁;②调查人群中有自杀意念者368名(15.23%,368/2 416),有自杀计划者141名(5.84%,141/2 416),自杀未遂者42名(1.74%,42/2 416);③自杀行为的性别差异:男生有自杀意念者178名(14.96%,178/1 190),有自杀计划者80名(6.72%,80/1 190),自杀未遂者24名(2.02%,24/1 190);女生有自杀意念者190名(15.50%,190/1 226),自杀计划者61名(4.98%,61/1 226),自杀未遂者18名(1.47%,18/1 226)。男、女生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自杀意念的发生随年级上升而升高(P<0.05)。调查显示高二年级学生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最高(5.17%,6/116),其次为预初年级(2.52%,13/516), 小学5年级最低(0.86%,3/347)(P<0.05)。自杀计划的发生率各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小学生自杀意念与所在学校、家庭住房条件显著相关;初中生的自杀意念与同伴关系、父亲文化水平和母子沟通显著相关;高中生的自杀意念与学习成绩、自由支配空余时间和父子沟通显著相关。所有年级学生的自杀意念均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分呈显著相关。结论 ①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②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杀行为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干预措施应有所侧重;③应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情绪障碍,努力培养青少年应对不良生活事件的能力,以降低自杀行为发生。

  •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其调节作用
  • 范红旗 郭锡熔 陈荣华 倪毓辉 王玢 张敏 刘峰 辜楠 邱洁
  • 2007 Vol. 2 (1): 38-42. DOI:
  • 摘要 ( 3233 ) PDF (496KB)( 3179 )
  • 目的 观察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0~10 d)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APAF1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通过油红O染色鉴定其分化成熟的基础上,应用人重组TNF-α 1.0 ng·mL-1干预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抽提脂肪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后,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段及TNF-α干预后不同时间(2、6、12和 24 h)脂肪细胞中APAF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 3T3-L1 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0~10 d),APAF1基因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②人重组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APAF1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TNF-α对APAF1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呈现随刺激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的总体趋势。结论 ① 在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APAF1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脂质积聚;② APAF1基因在人重组TNF-α刺激成熟脂肪细胞过程中呈明显上调趋势,这种上调可能具有协同TNF-α促进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的作用。

综述

  • 哮喘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 印根权 赵顺英
  • 2007 Vol. 2 (1): 43-54. DOI:
  • 摘要 ( 2776 ) PDF (815KB)( 2855 )
  • 哮喘是一个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基因多态性、基因表达差异、基因之间、基因表达产物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哮喘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因而对哮喘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其与哮喘发病的基础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策略,通过基因定位克隆、遗传多态性连锁分析、基因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目前哮喘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哮喘候选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部分基因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儿科科室介绍

病例讨论

病案报告

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