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专家对谈录

论著

  • 健康双生子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遗传度研究
  • 严恺 魏欣 董菊 蔡文萍 孙荷 石小翔 李雁 侯红 严卫丽
  • 2012 Vol. 7 (2): 85-90. DOI:
  • 摘要 ( 1973 ) PDF (657KB)( 2945 )
  • 目的:分析围生期及生命早期环境因素与外周血CD4+、CD8+ T细胞相对计数的关系,估计CD4+和CD8+ 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方法:采用双生子研究设计,经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和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健康双生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家庭状况、母亲孕期及分娩状况、出生时状况等信息,在双生子满1周岁时进行体检。体重和身高等体格发育指标依照“199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标准进行测量。测定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通过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卵型鉴定。CD4+和CD8+ 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估计应用Mx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72对双生子进入分析,其中82对为(47.7%)同卵双生子(MZ),90对为异卵双生子(DZ)。Apgar评分与MZ、DZ组CD4+ T细胞相对计数呈弱正相关(rMZ=0.16,rDZ=0.14,P<0.05)。最终选择AE模型得到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的遗传度分别为61.8%(95%CI:38.3%~74.8%)与57.3%(95%CI:34.5%~70.2%)。结论: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亚群遗传度高于成人水平,Apgar评分或与CD4+和CD8+ 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相关。

  • 贫困地区18月龄幼儿维生素B12营养状况与膳食的相关性
  • 刘珊珊 盛晓阳 张杰 马静秋 刘金荣 孙倩倩 胡燕琪
  • 2012 Vol. 7 (2): 91-95. DOI:
  • 摘要 ( 2009 ) PDF (647KB)( 2685 )
  • 目的:了解中国贫困地区18月龄幼儿的维生素B12(VB12)营养状况,以及不同食物干预对幼儿VB12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一项婴儿辅食的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于6月龄时入组,分别给予免费肉类、强化米粉、普通米粉进行干预,随访至18月龄;18月龄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VB12、同型半胱氨酸(tHcy)、Hb等,并测量体格生长指标。结果:共入选217名18月龄幼儿,其中肉类干预组61名,强化米粉干预组85名,普通米粉干预组71名。217名幼儿的VB12中位数为342(85~2 700)pg·mL-1,tHcy中位数为8.20(3.30~20.40)μmol·L-1,Hb中位数为124(90~158)g·L-1。85名(39.2%)VB12<300 pg·mL-1,42名(19.4%)<200 pg·mL-1;26名(12.0%)tHcy>12 μmol·L-1;52名(24.0%)Hb<115 g·L-1。肉类干预组、强化米粉干预组和普通米粉干预组VB12中位数分别为335、422和281 pg·mL-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VB12<300 pg·mL-1的比例分别为肉类干预组39.4%(24名)、强化米粉干预组28.2%(24名)、普通米粉干预组52.1%(37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贫困地区幼儿VB12缺乏较普遍,与膳食中VB12摄入不足有关,强化米粉和肉类等干预有助于改善幼儿VB12营养状况。

  • 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
  • 张海邻 余刚 邬宇芬 胡晓光 李昌崇
  • 2012 Vol. 7 (2): 96-101. DOI:
  • 摘要 ( 2238 ) PDF (756KB)( 2806 )
  •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因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依据年龄分为~3岁、~6岁和~14岁组,在初诊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治疗效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各病因的构成比,初诊和最终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739例慢性咳嗽患儿,年龄8个月至14岁,其中~3岁组174例(23.5%),~6岁组288例(39.0%),~14岁组277例(37.5%)。咳嗽病程4周至5年。1~4季度分别纳入103例(13.9%)、247例(33.4%)、96例(13.0%)和293例(39.7%)。①73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单病因680例(92.0%),单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37例(32.1%),咳嗽变异性哮喘219例(29.6%),感染后咳嗽109例(14.8%),变应性咳嗽76例(10.3%),心因性咳嗽25例(3.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9例(1.2%),其他5例(0.7%);双病因45例(6.1%);病因不明 14例(1.9%)。②~3岁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58例,33.3%),~6岁组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4例,39.6%),~14岁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37.2%),上述3种主要病因的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共675例,其中496例初诊和最终诊断相符,初诊准确率为73.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和变应性咳嗽;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有所不同。

  •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
  • 陈晓丽 郭金 邹继珍 卢晓琳 包怡华 吴丽华 牛勃
  • 2012 Vol. 7 (2): 102-106. DOI:
  • 摘要 ( 2768 ) PDF (1200KB)( 3183 )
  •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无畸形和发育迟缓的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和皮肤组织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盒检测7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MSH3,MLH3,PMS2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共有65例NTDs胚胎,48例对照胚胎进入研究。①NTDs组的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 vs 6.5%,P<0.001),DNA总体低甲基化显著增加了NTDs发生风险(OR=4.98, 95%CI:1.42~17.53)。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 vs 13.1%,P>0.05);②NTDs和对照组的MSH6启动子(MSH6-301:2.5% vs 3.7%,P<0.05)和PMS2启动子(PMS2-328:5.7% vs 6.7%;PMS2-142:2.0% vs 2.7%,P<0.05)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修饰与NTDs发生有关。

  • 肾小球系膜区IgM沉积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
  • 朱碧溱 丁洁 黄建萍 肖慧捷 姚勇 钟旭辉 刘景城 王芳 管娜
  • 2012 Vol. 7 (2): 107-112. DOI:
  • 摘要 ( 1882 ) PDF (731KB)( 2695 )
  • 目的:探讨肾小球系膜区IgM沉积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荧光下肾小球系膜区有无IgM沉积进行分组,将肾小球系膜区IgM沉积≥+且IgM免疫荧光强度≥其他免疫球蛋白荧光强度的患儿作为IgM沉积组,其余患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随访等情况。结果:12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进入分析,其中IgM沉积组76例,对照组49例。①两组在发病年龄、血总蛋白、血白蛋白、血总胆固醇、肌酐清除率、肾早期损伤指标、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M沉积组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25和0.038)。②IgM沉积组肾小球硬化及小动脉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2和0.039),基底膜增厚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③对激素治疗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④随访2~78个月,两组肾功能不全及ESR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IgM沉积组3/76例男性患儿行重复肾活检。除1例首次肾活检已诊断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外,余2例在第2次肾活检时均由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转化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伴系膜区IgM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蛋白尿程度更重,肾脏病理改变亦更突出。对于伴系膜区IgM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应格外关注并密切随访,警惕其进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可能。

  • 系统评价早产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作用
  • 余章斌 韩树萍 邱玉芳 董小玥 郭锡熔
  • 2012 Vol. 7 (2): 113-119. DOI:
  • 摘要 ( 1691 ) PDF (1793KB)( 2866 )
  • 目的:评价早产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1980年1月至2011年11月。由2名系统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0.13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评价早产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15项研究(16篇文献)评价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心理发育的作用。9篇文献提及随机分配方法,9篇文献提及分配方案隐藏,9篇文献提及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12篇文献提及结果数据的完整性,10篇文献提及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没有文献提及其他偏倚来源。早产儿智商(IQ)明显低于足月儿(SMD=-11.62,95%CI: -13.21~-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37,P<0.001)。对胎龄与IQ的关系进行分层分析,发现胎龄越低,IQ越低,儿童期随访,IQ从胎龄34~36周的112.7逐渐降至胎龄25周的82.1。对早期干预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各组婴儿(早产儿纠正年龄)于生后6、12、18、24、36个月采用贝利婴儿发育量表(BSID)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表明早期干预组MDI与PDI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均<0.01。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早产儿智力异常的发生率(OR= 0.25,95%CI: 0.15~0.41)。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早产儿IQ明显低于足月儿,并随着胎龄的降低而逐渐减低,对早产儿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儿智力水平,降低智力异常的发生率。但早产儿干预仍缺少长期的随访研究,需要进一步的评价。

  • 儿童先天性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3例
  • 耿岚岚 区文玑 杨群英 陈佩瑜 杨敏 龚四堂
  • 2012 Vol. 7 (2): 120-123. DOI:
  • 摘要 ( 2163 ) PDF (829KB)( 2812 )
  •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CSI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3例诊断为CSID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3例患儿年龄1岁4个月至1岁7 个月,单纯母乳喂养期间大便正常,断母乳改奶粉喂养、添加米糊、粥后开始腹泻,粪便为黄色稀水样、稀糊样,每天7~10次。入院查体均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3例蔗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1(2.0%)、0.1(2.6%)和0.9(19.1%) mmol·L-1,并出现排黄色稀水样粪便;葡萄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1.5(30.6%)、2.3(65.7%)和4.4(107%)mmol·L-1,均未出现腹泻。3例患儿诊断CSID后停用蔗糖和淀粉类食物,1~2 d后粪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疑诊CSID患儿,可根据典型的病史特点(断母乳后出现腹泻),回避蔗糖和淀粉类饮食后腹泻迅速缓解,蔗糖激发试验阳性可作出临床诊断。

  • 儿童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9例
  • 崇梅 韩玲 杜军保 金梅 王霄芳 郑可 梁永梅 肖燕燕 焦萌
  • 2012 Vol. 7 (2): 124-127. DOI:
  • 摘要 ( 2357 ) PDF (1000KB)( 2769 )
  •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9例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进入分析,男5例,女4例。病程0.5~4.5年,起病年龄11个月至18岁。9例均有乏力表现,4例合并肌肉无力,1例四肢近端肌萎缩,2例有惊厥发作,2例伴生长发育落后。9例均有不同程度肝肿大,8例肝功能异常,7例CK、CK-MB和乳酸脱氢酶增高,6例乳酸增高, 2例低血糖,3例高血氨。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高和射血分数下降。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2例。串联质谱检查示游离肉碱明显增高1例,减少5例,正常3例;酯酰肉碱增高7例,减少1例,正常1例。临床诊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4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3例。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补充左旋肉碱、维生素及低脂肪、预防饥饿等饮食指导。随访0.5~3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表现逐渐改善。结论: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合并多系统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者,应考虑到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及早进行代谢病筛查,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经病原学确诊的207例儿童麻疹临床特征分析
  • 黄辉 邓莉 郑崇光 邓洁 陈冬梅 钱渊
  • 2012 Vol. 7 (2): 128-131. DOI:
  • 摘要 ( 1987 ) PDF (794KB)( 2644 )
  • 目的:对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经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 以225名健康儿童建立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
  • 刘媛媛 陆燕红 郝创利
  • 2012 Vol. 7 (2): 132-135. DOI:
  • 摘要 ( 3784 ) PDF (783KB)( 3174 )
  • 目的:探讨6~14岁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正常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市6~14岁在校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FeNO、肺功能、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检测,筛选出健康儿童建立FeNO正常值。FeNO的测定采用电化学法,根据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指南进行操作。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外周血EOS计数、肺功能和FeNO的相关性。结果:参与调查的450名儿童中符合纳入标准者225名(男生107名,女生118名)进入分析。FeNO值呈偏态分布,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FeNO平均值为11 ppb(95%CI:5~28 ppb),最小值<5 ppb,最大值为83 ppb。男生FeNO平均值为11 ppb(95%CI:5~31 ppb),女生FeNO平均值为11 ppb(95%CI:5~25 ppb)。FeNO与外周血EOS计数相关性最为显著(r=0.291,P<0.001),与身高(r=0.148, P=0.027)和FEV1(r=0.138, P=0.038)显著相关;>9岁儿童FeNO显著高于≤9岁儿童(P=0.002);FeNO与性别、体重、BMI、FEV1/FV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苏州地区6~14岁儿童FeNO正常参考值为5~28 ppb;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身高、FEV1显著相关。

  • 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NK细胞表面受体和CD107a表达
  • 秦强 谢正德 刘春艳 黄志卓 王亚丽 张寒 赵晓曦 申昆玲
  • 2012 Vol. 7 (2): 136-140. DOI:
  • 摘要 ( 2760 ) PDF (2329KB)( 2758 )
  • 目的:研究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NK细胞表面受体和CD107a表达,为深入了解EBV-HLH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EBV-HLH、未接受过化学免疫治疗的住院患儿为EBV-HLH组,选取年龄、性别与EBV-HLH组1∶1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穿孔素及CD107a表达。予IL-2刺激后再次测定CD107a表达情况。结果:EBV-HLH组和正常对照组各8例。①两组NK细胞表面受体NKp30、NKp46、NKG2D、DNAM-1和2B4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56+ NK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和CD8+ T细胞穿孔素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在IL-2刺激前CD107a、CD107a/K562、CD107a/2B4/P815、CD107a/NKG2D/P815和CD107a/2B4/NKG2D/P815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EBV-HLH组在IL-2刺激前后CD107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IL-2刺激前后CD107a、CD107a/K562和CD107a/NKG2D/P815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V-HLH患儿NK细胞对IL-2的反应出现异常,可能与EBV-HLH的发生有关。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1例死亡病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 韦丹 农光民 邓勇 何发标 马韵 张晓波 钟京梓
  • 2012 Vol. 7 (2): 141-144. DOI:
  • 摘要 ( 1987 ) PDF (3523KB)( 2546 )
  •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1例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和尸检结果,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男性,1岁4个月,以咳嗽和发热起病,起病1 d后即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采用WHO推荐的RT-PCR法和国家流感中心推荐的分型方法,患儿咽拭子结果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次气管抽取物培养均为肺炎链球菌。予机械通气等治疗无好转,入院第4天死亡。尸检结果显示:病变主要在肺脏,大体可见大片状实变,灰褐色,质韧;胸膜粘连广泛。镜下显示肺弥漫性肺泡间质增宽,大部分肺泡可见透明膜形成,肺泡有炎性渗出,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肺泡上皮肿胀,有巨细胞形成,部分肺泡塌陷闭合,小部分肺泡扩张融合;细支气管和支气管黏膜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局灶黏膜糜烂。脑、心、肝、脾、肾、肾上腺、胰腺和胃肠道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本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患儿上呼吸道症状突出,病情进展快。病理改变主要在肺脏,以炎症渗出、炎细胞浸润和肺透明膜形成为主。死亡主要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循环衰竭。

  • 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依赖的早产鼠脑白质损伤机制研究
  • 王来栓 张金萍 吴冰冰 蒋思远 张蓉 夏庆
  • 2012 Vol. 7 (2): 145-148. DOI:
  • 摘要 ( 1822 ) PDF (2309KB)( 2577 )
  •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MG)正常发育尤其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 最易受损阶段的发育,探讨宫内感染早产鼠MG依赖的OPCs损伤机制。方法:①观察正常C57B/L鼠不同胎龄(孕10、15 d )和生后(0、5、10 d)MG和OPCs在脑白质的发育分布情况,明确两者在发育和分布上的关联。②建立脂多糖(LPS)宫内感染新生鼠模型(宫内分别接种LPS 5、10和20 μg·mL-1为感染A~C组),以PBS溶液接种为对照组。以Tomato lectin作为静息状态MG标志,CD68作为活化MG的特殊抗体,O4+作为OPCs抗体,抗体浮片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分析。③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室周围白质组织Toll样受体-4 (TLR-4)蛋白表达。④ 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MG活化后IL-2、TNF-α和SOD水平变化。结果:①MG在孕10 d胎鼠Tomato lectin表达低下,孕15 d胎鼠表达显著增高,MG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区域,灰质皮质几乎不表达。出生后,脑室周围白质区域MG的表达有所下降,灰质皮质的表达逐渐增高。②感染A~C组CD6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感染C组与B组CD68+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感染A~C组均可见O4+细胞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其中以感染C组下降最为明显。③对照组未检测到TLR-4蛋白表达, 感染A~C组均可见LPS剂量依赖的TLR-4蛋白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接种LPS剂量增大,IL-2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呈显著增加趋势, SOD水平较对照组呈显著降低趋势。结论:新生鼠发育依赖的MG在脑白质受损区域过度表达,表明活化MG起到本底激活效应,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物质基础。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