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论著

  • 社区/乡镇0至3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评估适宜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 马晓静 赵趣鸣 肖丽萍 杨文红 刘传军 田杰 刘雪芹 葛小玲 严卫丽 黄国英
  • 2013 Vol. 8 (5): 321-325. DOI:
  • 摘要 ( 1366 ) PDF (599KB)( 2207 )
  • 目的 通过应用7项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筛查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评价先心病筛查-诊断-评估体系在中国社区/乡镇医院的运行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和实现社区/乡镇医院先心病的早期发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①先心病的筛查:选取5个调查现场(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昆山市、山东省宁阳县、重庆市涪陵区和北京市怀柔区),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生对0~3岁儿童进行筛查。筛查指标包括先心病家族史、呼吸急促、紫绀、特殊面容、心脏杂音、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其他先天性畸形等7项,≥1项阳性者为筛查阳性。②先心病的诊断:由培训合格的儿科超声心动图医生对上述筛查中发现异常的儿童进行诊断。③先心病的评估:由儿科心血管专科医生对诊断为先心病的儿童进行评估。④先心病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社区/乡镇医院先心病儿童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上述筛查、诊断和临床评估的数据进行网络化填报,实现远程数据管理。结果 ①先心病的筛查: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共对63 839名儿童进行了先心病的筛查(应答率96.9%),筛查阳性者736名。②先心病的诊断:734/736名筛查阳性儿童接受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心病278例(先心病发病率为4.4‰),其中,室间隔缺损138例、房间隔缺损77例、动脉导管未闭36例、肺动脉狭窄8例、法洛四联症7例、肺动脉闭锁3例、房室间隔缺损3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主动脉缩窄2例、单心室2例。③7项和3项(心脏杂音+紫绀+经皮血氧饱和度)筛查指标检出先心病的敏感度均为95.68%,特异度分别为99.26%和99.32%,7项和3项筛查指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在同一水平;④先心病的评估:278例诊断为先心病的患儿均接受了评估,至研究结束122例患儿接受了外科手术,均恢复良好,其余患儿均纳入随访。结论 在中国社区/乡镇医院建立先心病筛查-诊断-评估体系可以实现先心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可及时进行干预。

  • 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超声筛查三级转诊体系的高危儿肾盂扩张筛查和随访研究
  • 龚一女 张莺 沈茜 毕允力 钱蔷英 孙颖华 李云 姚亦 郑鷁冰 施雄 胡海萍 李培红 徐虹
  • 2013 Vol. 8 (5): 326-330. DOI:
  • 摘要 ( 1266 ) PDF (916KB)( 2292 )
  • 目的 对0~3月龄高危儿肾盂扩张(RPD)筛查和随访,探讨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泌尿系统超声筛查三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儿童专科医院)转诊体系(简称三级转诊体系)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在三级转诊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甄别高危儿并转诊至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泌尿系统超声筛查RPD、随访和转诊,儿童专科医院对转诊RPD患儿确诊和制定干预措施。 结果①筛查结果: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3 743名0~3月龄高危儿泌尿系统超声筛查RPD阳性率9.0%(338例),男婴在总的RPD以及轻、中和重度RPD的筛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婴,但男女婴轻、中、重度RPD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随访结果:285例在1岁时统计随访结果,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3例,巨输管症2例,重复肾、重复上肾积水伴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其中手术3例;余279例RPD患儿经(5.4±4.5)个月随访,241例RPD恢复正常,其中轻、中和重度比例分别为91.9%、76.3%和22.2%;RPD好转16例,持续17例,加重5例。③三级转诊体系:第2年度较第1年度自愿接受泌尿系统超声筛查高危儿的比例增加(83.0% vs 64.1%),RPD筛查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9.5% vs 7.8%);第1年度较第2年度转诊率及随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三级转诊体系的高危儿RPD筛查、随访和转诊运行实施效果良好,儿童专科医院需进一步完善培训和转诊机制,妇幼保健院在三级转诊体系中的作用关键,特别是随访和转诊是三级转诊体系的最重要环节。

  • 降钙素原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meta分析
  • 侯丽 李巍 古丽娜尔·沙丁
  • 2013 Vol. 8 (5): 331-337. DOI:
  • 摘要 ( 1151 ) PDF (4022KB)( 1972 )
  •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7月,按照QUADAS 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 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汇总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特征曲线(SROC),行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原因分析。使用Stata 12.0软件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1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中文5篇,英文7篇)。①汇总敏感度0.95(95%CI:0.92~0.97),特异度0.89(95%CI:0.86~0.92),阳性似然比11.09(95%CI:5.73~21.49),阴性似然比0.07(95%CI:0.05~0.11),诊断比值比122.01(95%CI:65.08~228.75),SROC 曲线下面积(AUC)0.977 7,Q*指数0.933。②分别剔除样本量<50文献、中文文献和回顾性研究文献的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诊断参数的95%CI与原数据有较大重叠。③特异度、阳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地域、PCT检测方法和细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可能不是异质性产生的原因。④以PCT 5 μg·L-1界值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SROC AUC和Q*指数最大。结论 PCT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使用PCT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仍需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

  • 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病因学及其磁共振发现
  • 冯子鉴 毛健 李娟 陈丹 张静 王晓明
  • 2013 Vol. 8 (5): 338-345. DOI:
  • 摘要 ( 1281 ) PDF (663KB)( 2152 )
  • 目的 探讨以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T2WI)诊断的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分析不同时间MRI序列的信号特点及DW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首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49例晚期早产儿的MRI片重新阅片,按照脑损伤评估标准得出诊断,其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并对其中271例确诊脑白质损伤(CWMD)的MRI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CWMD的信号特点、损伤部位及结局。结果 ①晚期早产儿发生脑损伤332例(51.2%),其中CWMD 271例(41.8%),以局灶性CWMD为主(62.7%,170例);颅内出血112例(17.3%),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5.4%(62/112)。②非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男性(OR=1.510,95%CI:1.067~2.136,P=0.020)、阴道分娩(OR=2.367,95%CI:0.251~22.294 ,P=0.000)、早发型败血症(OR=2.194,95%CI:1.159~4.155,P=0.016)及抢救复苏史(OR=3.784,95%CI:1.908~7.506,P=0.000)。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阴道分娩(OR=7.195,95%CI:4.249~12.184 ,P=0.000)和早发型败血症(OR=2.692,95%CI:1.185~6.117,P=0.018)。低钙血症(OR=2.593,95%CI:1.343~5.005,P=0.005)、晚发型败血症(OR=1.533,95%CI:1.012~2.323,P=0.044)和抽搐(OR=4.006,95%CI:1.790~8.970,P=0.001)是非出血性脑损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出血性脑损伤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抽搐。③局灶性CWMD 65.3%仅累及一处损伤,主要集中在侧脑室后脚(53.5%),有97.1%病灶消失或病灶范围减少;广泛性CWMD 79.2%累及胼胝体和内囊;弥漫性CWMD 50%合并灰质损伤,全部发生软化。④生后2周内,DW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8.0%表现为高信号,T1WI信号无变化或稍高信号,伴或不伴T2WI低信号。局灶性CWMD DWI高信号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弥漫性CWMD DWI高信号持续时间2周以内。结论 晚期早产儿仍然容易受产前产时因素影响而发生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对有高危因素,或早期出现临床表现或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选择生后2周内(1周内最佳)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局灶性CWMD预后较好,合并有灰质损伤或弥漫性CWMD预后极差,需要动态随访,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型及ATP7B基因突变关联性分析
  • 陆怡 王建设 俞蕙 王晓红
  • 2013 Vol. 8 (5): 346-351. DOI:
  • 摘要 ( 1403 ) PDF (583KB)( 3125 )
  • 目的 了解汉族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 患儿的临床表型与ATP7B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W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起病部位分为肝病型和神经型,以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采用PCR技术扩增ATP7B基因全部外显子并直接测序。提取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信息;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2个无亲缘关系家庭的53例WD患儿进行分析。肝脏损害52例(98.5%)。肝病型41例,神经型12例;临床型19例,亚临床型34例。①肝病型ALT升高明显;神经型24 h尿铜水平、胆汁酸水平和K-F环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病型;亚临床型起病年龄、ALT或AST异常率显著高于临床型;24 h尿铜水平、胆汁酸升高比例和K-F环阳性率显著低于临床型。②53例WD患儿ATP7B基因外显子序列分析发现致病性突变等位基因97个,突变频率为91.5%。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36例,杂合突变9例。错义突变23种,插入/缺失突变8种,无义突变2种,剪接突变3种。③错义突变与非错义突变,纯合突变与杂合突变患儿在起病年龄、K-F环阳性率、铜蓝蛋白水平、24 h 尿铜水平和ALT、AST异常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3种高发突变p.Arg778Leu(35.0%,34/97)、p.Pro992Leu (15/97,15.5%)和p.Ala874Val/Pro(5/97,5.2%)在临床型和亚临床型、肝病型和神经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纯合、错义和错义+剪接突变在临床型和亚临床型、肝病型和神经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D患儿几乎均有肝脏受累,多以肝病表现起病。ATP7B常见突变为p.Arg778Leu、p.Pro992Leu和p.Ala874Val,常见基因型和临床表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Ala874Val/Pro突变患儿起病年龄较低,剪接突变对血清铜蓝蛋白影响较小。

  • 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早产儿静脉炎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罗春绸 陈开珠 杨李娜 张淑芸 陈少环 余小琴 林娟斌 朱凌燕
  • 2013 Vol. 8 (5): 352-355. DOI:
  • 摘要 ( 1281 ) PDF (770KB)( 2258 )
  •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在预防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静脉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86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标准操作规范置入PICC,地塞米松组92例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0.08 mg·mL-1稀释液50 mL浸泡PICC导管,生理盐水组94例使用生理盐水50 mL浸泡PICC导管,浸泡时间均为5 min。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组静脉炎发生率14.1%(13/92),平均出现时间为(4.4±1.0)d,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3.0%(31/94)和(2.8±0.8)d,地塞米松组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能降低PICC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且能延缓静脉炎出现时间,未增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

  • 丙戊酸对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的Meta分析
  • 柯钟灵 林希 孙立军 邵巧燕 陈素清 吴斌
  • 2013 Vol. 8 (5): 356-362. DOI:
  • 摘要 ( 1174 ) PDF (4188KB)( 2161 )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丙戊酸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CC、PubMed、OVID及Cochrance图书馆,纳入丙戊酸对癫患儿骨代谢影响的观察性研究,采用NOS量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4篇文献(英文10篇,中文4篇)进入Meta分析,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507例,对照组4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戊酸对血钙(MD=0.01,95%CI:-0.05~0.06,P=0.13)、血磷(MD=-0.03,95%CI:-0.19~0.13,P=0.67)、碱性磷酸酶(MD=0.37,95%CI:-19.02~19.77,P=0.97)无明显影响,但丙戊酸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MD=-0.03,95%CI:-0.06~-0.00,P=0.03;丙戊酸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4.83,95%CI:1.15~8.50,P=0.01;丙戊酸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D=-2.46,95%CI:-4.37~-0.55,P=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丙戊酸对癫痫患儿血钙、血磷和ALP无显著影响,但对骨密度、25-OH-VtiD和PTH有影响。

  • 应用不同参考标准评估2010年上海市7~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
  • 张羿 吴艳强 赵倩 陈少科 曹芳 程毅 杨漾 严卫丽
  • 2013 Vol. 8 (5): 363-368. DOI:
  • 摘要 ( 1258 ) PDF (1653KB)( 2317 )
  • 目的 分别应用基于年龄和性别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NBPR)和基于年龄、性别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BPCH),评估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方法 样本人群来自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2010年的常规数据,包含7~17 岁男女生各3 300名。NBPR是我国儿童青少年基于性别和年龄的血压参考标准(2010),BPCH是应用GAMLSS技术参考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1991至2009年的数据构建的基于性别、年龄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儿童血压参考标准。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其性别、年龄和身高相应的P95界值定义为高血压。对两种标准下结果不一致的研究对象进行特征分析,计算身高的Z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NBPR,男生、女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3%、10.0%,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应用BPCH,男生、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9%、6.0%,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大致稳定。187名(5.6%)男生和 190 名(5.7%)女生应用NBPR和BPCH均被诊断为高血压,42名男生(1.3%)、8名女生(0.2%)仅被BPCH诊断为高血压,其平均身高[男:(138.1±2.1) cm,女:(139.4±9.8)cm]分别低于总体样本的平均身高[男:17 cm(Z=-0.78,P<0.000 1);女:11 cm(Z=-1.29,P=0.015 9)]。188名男生(5.7%)、141名女生(4.3%)仅被NBPR诊断为高血压,平均身高[男生:(169.0±17.6) cm,女生:(160.6±6.5) cm]分别高于总体样本的平均身高[男生:13.9 cm(Z=0.31,P<0.000 1);女生:10.2 cm(Z=0.39, P<0.000 1)]。结论 通过对NBPR和BPCH的比较结果显示,血压标准考虑身高与否直接影响着男生4.42%和女生4.03%血压的判定,建议我国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考虑性别、年龄和身高的血压参考值。

  •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相关性
  • 祁媛媛 姜茜 陈超 曹云 钱莉玲
  • 2013 Vol. 8 (5): 369-373. DOI:
  • 摘要 ( 1188 ) PDF (1535KB)( 2108 )
  • 目的 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室内出血(IVH)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分别于出生时、生后7、14、21和28 d及纠正胎龄36周时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水平。结果 6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BPD 组20例, ROP组 10例,IVH组 8例。BPD组与对照组出生时EP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 d时点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34+KDR+: (0.019 ±0.009) % vs (0.026±0.012)%, P<0.05; KDR+CD133+: (0.004±0.002)% vs (0.008±0.004)%, P<0.01; CD34+KDR+CD133+: (0.005±0.002)% vs (0.008±0.004)%, P<0.05。从出生时至生后21 d,BPD组血浆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OP组出生时至生后28 d的EPC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纠正胎龄36周时KDR+CD133+和CD34+KDR+CD133+ EPCs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 IVH组生后不同时点的EP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后早期的EPCs和VEG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早产儿BPD的发生,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结构改变相关性研究
  • 李佩青 周伟 杨思达 卢嘉铭 彭秋琰 沈君 吕回
  • 2013 Vol. 8 (5): 374-378. DOI:
  • 摘要 ( 1166 ) PDF (1000KB)( 2218 )
  • 目的 探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颅内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足月儿HIE为HIE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HIE亚组,以同期住院的非HIE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生后第1~7天检测血清NSE水平,采集急性期和急性期后至36月龄的头颅CT检查信息,探讨NSE对颅内结构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HIE组107例(轻度HIE亚组34例,中度HIE亚组41例,重度HIE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入分析。①HIE组和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分泌趋势,以生后第2天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各时点血清NSE水平中度和重度HIE亚组均高于轻度HIE亚组和对照组(P均<0.05)。②急性期头颅CT轻度异常21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29例。以生后第2天血清NSE水平49.8 ng·mL-1预测HIE组急性期头颅CT严重异常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6.0%。③HIE组存活99例,89例具有头颅CT随访资料,CT异常40例(40.9%),生后第2天NSE水平45.7 ng·mL-1预测急性期后36月龄内头颅CT异常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9.3%。结论 中重度足月儿HIE生后2~5 d血清NSE水平与急性期和急性期后头颅CT的异常改变相关。

  • 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血压关系的研究
  • 肖丽萍 黄俊 程毅 张羿 李云 严卫丽
  • 2013 Vol. 8 (5): 379-382. DOI:
  • 摘要 ( 1183 ) PDF (683KB)( 2198 )
  •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闵行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2~6岁儿童,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SBP、DBP和心率,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血压评价参照1997年“日本学龄前儿童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参考值”,以SBP或DBP≥其性别、年龄相对应的P95诊断为高血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患高血压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4 642名学龄前儿童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 458例(53%);低出生体重儿占3.2 %(148/4 642),巨大儿占5.4%(251/4 642)。男童S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童(P分别为<0.001和0.002)。低出生体重儿SBP、DBP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492和0.398);巨大儿DBP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发生儿童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而心率高于平均水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OR= 2.55,95%CI=1.96~3.31。结论 在学龄前儿童中,男童SBP高于女童。未发现低出生体重、巨大儿与儿童期患高血压有统计学关联;心率、体重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动蛋白-1表达影响
  • 刘艳红 韩子明
  • 2013 Vol. 8 (5): 383-387. DOI:
  • 摘要 ( 1142 ) PDF (14224KB)( 1542 )
  •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动蛋白-1(Drp-1)表达的影响。方法 81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EPO组,每组各27只。EPO组、对照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并剪断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输尿管而不结扎和剪断;EPO组予EPO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各组于术后7、14和21 d取动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取梗阻侧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Drp-1的表达。结果 ①EPO组各时点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EPO组各时点肾组织病理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和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③EPO组肾组织的Drp-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Drp-1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中表达增加,参与肾脏纤维化过程;EPO可以通过抑制Drp-1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循证医学方法学

  • 中国大陆学者发表诊断性试验系统评价现状分析
  • 徐俊峰 葛龙 安妮 李雅睿 石新彤 周为文 刘银春 田金徽
  • 2013 Vol. 8 (5): 388-390. DOI:
  • 摘要 ( 1143 ) PDF (773KB)( 2501 )
  • 目的 统计并分析我国学者发表的诊断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情况。方法 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为数据来源,时间截止2011年12月31日,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我国学者发表的诊断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荟萃分析/系统综述,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检获得3 214条记录,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最终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312篇,中文235篇,英文77篇。调查结果显示,从2001年第一篇诊断性试验系统评价发表以来到2011年,其发表的文献数量呈迅速上升的趋势;纳入31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SCI论文74篇(23.72%),CSCD论文134篇(57.02%);平均作者数量为4;大学和医院合作完成105篇(33.65%);基金论文90篇(28.85%);使用了QUADAS作为质量评价标准的165篇(52.88%);涉及15个疾病谱,其中肿瘤最多(42.31%),其次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0.26%)和消化系统疾病(10.26%);金标准以病理诊断为主(26.51%);待评价的诊断性方法多为实验室诊断(159篇,50.96%)和影像学诊断(141篇,45.19%)。结论 诊断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中国发展迅速,它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些年主要研究领域以肿瘤为主,而金标准以病理诊断为主。在评价的诊断方法方面,最为受到研究人员关注是实验室诊断和影像学诊断这两种方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