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专家对谈录

论著

  • 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一种新的用于疗效比较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 陈少科,赵倩,张羿,程毅,曹芳,严卫丽
  • 2013 Vol. 8 (1): 8-14. DOI:
  • 摘要 ( 1425 ) PDF (1752KB)( 2439 )
  •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处理混杂因素的手段,创造一种新的用于观察性数据疗效比较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 本方法基于以下原理:针对诊断为同种疾病接受不同治疗的一组患者,采用反复多次模拟随机化分组并根据RCT的统计分析策略进行疗效比较,以拒绝H0的试验频率和不拒绝H0的试验频率之比(odds值)及其95%CI作为判断不同治疗方法间疗效差异的依据。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获得统计量odds值的分布。对包含结局变量和混杂因素变量的模拟数据库进行随机化分组,对根据符合方案集分析(PP)策略保留下来的样本进行结局变量比较。重复100次随机化分组,并对每次随机化分组后结局变量进行比较,同时也对混杂因素变量的组间均衡性进行分析。计算100次结局变量比较分析结果中拒绝H0与不拒绝H0的比值,即odds值,重复100次odds值的计算过程得到odds值的点估计值及其95%CI。根据样本量(n1=n2=50,100,500和1 000)、组间差异的把握度和效应量产生多个模拟数据库,观察分析得到的odds值及其95%CI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验证混杂因素在根据PP策略保留下来的样本的组间均衡性。结果 ①对不同样本量下疗效有差异数据库分析得到的odds值均>1,odds值及其95%CI均随把握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②对不同样本量下疗效无差异数据库分析得到的odds值均<1,odds值及其95%CI均随把握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二者变化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③同时验证样本量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下,混杂因素组间均衡的概率均>95%。结论 将本文发明的方法命名为模拟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简称sRCT。运用sRCT对模拟数据库分析得到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高,实现了在均衡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用于观察性数据疗效比较研究的新方法。

  • 经胎盘转运地高辛治疗胎儿心力衰竭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 周开宇,李一飞,谢亮,王川,周容,朱琦,万朝敏,母得志,华益民
  • 2013 Vol. 8 (1): 15-21. DOI:
  • 摘要 ( 1494 ) PDF (1964KB)( 2533 )
  • 目的 观察经胎盘转运地高辛治疗胎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心血管整体评分(CVPS)和心室作功指数(Tei指数)对胎儿心力衰竭评估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按照研究设计,纳入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我院)产前诊断的胎儿心力衰竭连续病例,知情同意下根据患胎父母意愿分为地高辛组及病例对照组。地高辛组经多学科会诊确定个体化经胎盘转运地高辛治疗方案。对病例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动态监测两组患胎CVPS及心室 Tei指数并观察妊娠结局。同时纳入同期在我院建卡的健康孕妇及胎儿作为正常组,分别于妊娠20、24、28、32、36周及产前观察CVPS及心室 Tei指数演变。结果 ① 地高辛组共纳入10例胎儿心力衰竭病例,其中4例胎儿心房扑动(AF)、3例胎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例轻型胎儿杂合型地中海贫血(MA)、1例胎儿扩张性心肌病(DCM)。AF、SVT及MA患胎经地高辛治疗后心力衰竭得到控制,治疗后孕期顺利,足月顺产,随访10~55个月,生长发育良好,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显示患儿智力及行为发育均正常;治疗过程中CVPS逐渐上升,达到或接近10分,心室 Tei指数逐渐下降,均接近正常组水平。②病例对照组共纳入9例胎儿心力衰竭病例,其中4例AF、3例SVT、2例MA。其中1例AF、1例SVT分别于观察5及7 d后自然转复为窦性心律,其后转入地高辛组,给予地高辛治疗,孕期顺利,足月顺产。其余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后,其CVPS逐渐降低,心室 Tei指数逐渐升高,最后终止妊娠。③地高辛组1例观察到胃肠道不良反应,地高辛减量后症状消失。结论 地高辛作为治疗胎儿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较好;随胎儿心力衰竭控制,胎儿CVPS逐渐上升,心室 Tei指数下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CVPS和心室Tei指数能有效指导经胎盘转运药物产前治疗胎儿心力衰竭;及时有效的产前治疗能明显改善疾病预后。

  • 不同类型呼吸衰竭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术病例对照观察
  • 王亚龙,饶小春,马渝燕,潘跃娜,孟辰芳,何南,焦安夏
  • 2013 Vol. 8 (1): 22-26. DOI:
  • 摘要 ( 1671 ) PDF (600KB)( 2337 )
  •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术在不同类型呼吸衰竭(呼衰)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PICU住院并行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术的呼衰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前后血气变化、胸部X线(CT)改变及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结果 60例呼衰患儿进入分析。ARDS组11例和非ARDS组49例;非ARDS组中Ⅰ型呼衰亚组11例、Ⅱ型呼衰亚组17例和单纯高碳酸血症亚组21例。①60例患儿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粗糙、水肿。分泌物增多ARDS组8/11例(72.7%),非ARDS组19/49例(38.8%);气管狭窄16例(均为非ARDS组);通气不良ARDS组2/11例(18.2%),非ARDS组7/49例(14.3%);黏膜糜烂ARDS组5/11例(45.4%),非ARDS组2/49例(4.1%)。②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诊断43.3%(26/60),ARDS组和非ARDS组分别为27.3%(3/11)和46.9%(23/49)。③51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术前和术后胸部X线(CT)检查,ARDS组以实变影、磨玻璃影和支气管充气征为主;非ARDS组以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充气不良为主。非ARDS组和ARDS组胸部X线(CT)有效率分别为87.5%(33/40)和0。④58例支气管镜检查及灌洗术后较术前血气分析改善41例,其中ARDS组3/11例(27.3%),非ARDS组38/47例(80.8%)。⑤ARDS组和非ARDS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7.3%(3/11)和93.9%(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型呼衰亚组、Ⅱ型呼衰亚组和单纯高碳酸血症亚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9%(10/11)、94.1%(16/17)和95.2%(20/21),与ARDS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①ARDS患儿不宜行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治疗术。②非机械性梗阻的非ARDS呼衰患儿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有效。③呼衰患儿病因不明时可行支气管镜检查协助病因诊断。

  • 儿童Alport综合征COL4A5基因4种新突变分析
  • 都娟,黄建萍,赵晓艳,王硕,肖丽丽,张尼娜
  • 2013 Vol. 8 (1): 27-30. DOI:
  • 摘要 ( 2199 ) PDF (1323KB)( 2789 )
  • 目的 分析4例儿童Alport综合征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特点。方法 总结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外显子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对4例诊断为Alport综合征患儿的COL4A5、COL4A4和COL4A3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4例均为男性,年龄6~8岁,首发症状均为血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1例表现为高频听力区受损,1例右侧视网膜脱色素改变。4例肾功能均正常。肾穿刺活检电镜检查均显示典型Alport综合征基底膜病变。在4个家系中发现4种COL4A5基因突变,分别为Gly132Glu、Gly1238Arg、Gly267Arg和Gly1033Ser, 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经家系验证Gly132Glu和Gly1033Ser为新生突变。用 SIFT 和PolyPhen 软件进行蛋白功能预测均显示4种突变为有害突变。结论 本研究采用外显子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共检测到4种COL4A5基因新突变,其中2种为新生突变。为人类Alport综合征基因突变数据库增添了4个新成员,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人群Alpor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有重大意义。

  • C反应蛋白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 温杨,郭妍伶,邓思燕,朱渝,舒敏,郭琴,廖琼,万朝敏
  • 2013 Vol. 8 (1): 31-36. DOI:
  • 摘要 ( 1566 ) PDF (2023KB)( 3033 )
  • 目的 系统评价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采用QU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 1.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 初检到314篇文献,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系统评价(n=2 179)。6篇为前瞻性研究,1篇为回顾性研究。CRP的最适界值为30~91 mg·L-1。严重细菌感染的患病率为1.7%~29.3%。4篇文献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严重细菌感染独立的预测因素。报道敏感度和特异度文献间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采用描述性分析,CRP不同最适界值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33%~89%,特异度为75%~97%。报道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具中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43 (95%CI:3.49~5.63),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0.29~0.54)。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Q指数为0.78。结论 在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婴幼儿中,CRP对严重细菌感染具有中等的诊断价值,应用时尚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

  • 基于双生子样本的婴儿乙肝疫苗低/无免疫应答的围生期相关因素分析
  • 曹芳,蔡文萍,严恺,李艳,许睿玮,陈少科,赵倩,魏欣,石小翔,严卫丽
  • 2013 Vol. 8 (1): 37-41. DOI:
  • 摘要 ( 1516 ) PDF (789KB)( 2458 )
  • 目的 探讨围生期环境因素如喂养方式、生命早期营养状况等对婴儿乙肝疫苗低/无免疫应答的影响,为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来自5家协作医院儿童保健科参加常规体检的1周岁的双生子和无关个体组成两个独立样本,排除无关个体样本中低出生体重儿及两样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母亲有乙肝病史的研究对象。通过病案调查及现场访谈,收集研究对象的父母健康状况、母亲孕产史、婴儿出生状况及1岁以内体检信息等可能的暴露因素资料。在分析乙肝疫苗低/无免疫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时,双生子样本采用XTGEE广义估计模型,无关个体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双生子样本为370人,无关个体样本为300人。19.2%(71例)双生子和11.7%(35例)无关个体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低/无免疫应答。在双生子样本中,父亲吸烟(OR=4.50, 95%CI:2.52~8.03)和低出生体重(OR=2.55, 95%CI:1.33~4.87)可能增加乙肝疫苗低/无免疫应答风险, Apgar评分高和0~1周岁体重增长量大可能降低乙肝疫苗低/无免疫应答的风险。但在出生体重正常的无关个体样本中未发现上述因素与乙肝疫苗低/无免疫应答的相关性。结论 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后, 低出生体重、父亲吸烟、Apgar评分和0~1周岁体重增长量与婴儿发生乙肝疫苗低/无免疫应答相关。

  • 基于胎盘病理性炎症的<34孕周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 刘志伟,唐征,李娟,杨毅
  • 2013 Vol. 8 (1): 42-45. DOI:
  • 摘要 ( 1419 ) PDF (566KB)( 2491 )
  • 目的 基于胎盘病理性炎症,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孕27+0~33+6周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孕27+0~31+6周和孕32+0~33+6周组,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孕27+0~31+6周组和孕32+0~33+6周组分别纳入106和110例,两组在母亲年龄、剖宫产和产前使用激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1%(104/216)胎盘病理性炎症反应阳性(MIR+),其中51.0%(53/104)为仅母体炎症反应阳性(MIR+FIR-),49.0%(51/104)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阳性(MIR+FIR+);51.9%(112/216)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阴性(MIR-FIR-),未见母体炎症阴性-胎儿炎症阳性(MIR-FIR+)的病理结果。②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胎膜早破(n=105)、临产(n=115)、妊娠高血压(n=52)、胎儿宫内窘迫(n=51)、产前出血(n=47)、前置胎盘(n=21)、流产史(n=108)、非正规产检(n=4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n=23)和宫内生长迟缓(n=10)等。③在孕27+0~31+6周组中,MIR+FIR-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以及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R-FIR-亚组(64.3% 、83.9% vs 21.3%,P=0.000;78.6%、67.7% vs 46.8%,P=0.016);母亲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MIR-FIR-亚组(0、6.5% vs 40.4%,P=0.000);MIR+FIR+亚组产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IR-FIR-和MIR+FIR-亚组(6.5% vs 29.8%,32.1%,P=0.027)。在孕32+0~33+6周组中,MIR+FIR-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R-FIR-亚组(52.0%、90.0% vs 30.8%,P=0.000)。④当MIR-FIR-时,孕27+0~31+6周组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孕32+0~33+6周组(46.8%和20.0%,P=0.003)。当MIR+FIR-和MIR+FIR+时,各胎龄组间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内炎症阳性时多为自发性早产,合并早产的其他危险因素较少;宫内炎症阴性时多存在多样的医源性早产因素。宫内炎症存在时并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发生率。

  • 病因不明性发育异常患儿153例临床及身高状况分析
  • 吴迪,巩纯秀,秦淼
  • 2013 Vol. 8 (1): 46-49. DOI:
  • 摘要 ( 1589 ) PDF (550KB)( 2271 )
  • 目的 分析病因不明性发育异常(DSD)患儿的类型分布、临床特征及身高情况。方法 选取病因不明DSD患儿,采集临床资料,检查骨龄、染色体,行性腺、盆腔及腹部B超检查,HCG试验,评估DSD的临床类型,评价身高发育状况。结果 153例病因不明DSD患儿纳入分析,其中初诊时社会性别男1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4.6±4.2)岁(42 d至16岁10个月),3岁前就诊者87例(56.9%)。有DSD家族史者15例(9.8%)。母亲孕期使用孕酮类保胎药19例(12.4%)。①134例行染色体检查,其中46,XY DSD 121例(90.3%),46,XX DSD 3例(2.2%),性染色体异常DSD 10例(7.5%)。121例46,XY DSD 中,主要为小阴茎合并尿道下裂39例(32.2%),小阴茎合并睾丸异常19例(15.7%),单纯小阴茎18例(14.9%)。②46,XY DSD患儿中身高小于2005年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百分位数值表(简称身高数值表)P25者46例(38.0%),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50者76例(62.8%)。10例性染色体异常DSD患儿中,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25者5例。③卵巢/睾丸发育异常(双向性腺)DSD患儿8例,其中46,XY 3例,46,XX 2例,嵌合染色体3例。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25和P50者分别有5例(62.5%)和7例(87.5%)。 ④125例进行了HCG激发试验,其中HCG标准试验反应良好78例,HCG延长试验反应良好14例,HCG试验反应不良33例,3组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50者分别为31例(39.7%)、11例(78.6%)和27例(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本组病因不明DSD患儿以46,XY DSD为主。46,XY DSD患儿以各类小阴茎表现最多见。DSD家族史和母孕期服用保胎药可能是DSD的原因之一。DSD患儿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25及P50的比例高于正常儿童。DSD患儿的身高与睾丸发育状况、HCG反应有明显关系,提示DSD患儿的身高受损与睾酮产生能力有关。

  •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 谢新宝 许丹 刘仁超 董晨彬 安宇 俞蕙 张婷
  • 2013 Vol. 8 (1): 50-54. DOI:
  • 摘要 ( 1642 ) PDF (3130KB)( 2971 )
  • 目的 提高对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的临床和基因特征的认识,并对BWS患儿的治疗和管理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分析1例BW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随访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女,5月龄。有典型巨舌,火焰状红斑,双耳折痕,腹壁缺陷,内脏增大,新生儿期暂时性低血糖等表现,伴有妊娠期羊水过多、早产、母亲习惯性流产史、妊娠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和先兆子等。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检测显示11p15.5区域印迹中心2区(IC2)KCNQ10T1甲基化位点丢失,确诊为BWS。于12月龄行舌减容整形术+脐疝修补术,舌体明显缩小,脐部形状如正常儿童。随访13月龄已能发单音节音,17月龄已可发双音节音,血AFP正常,腹部CT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 具有巨大出生体重、巨舌、新生儿期暂时性低血糖、腹壁缺陷的患儿应考虑BWS可能,通过MS-MLPA可明确BWS诊断。BWS患儿应长期规则随访,监测肿瘤的发生,并提供遗传咨询指导。

  • Wolman病临床及LIPA基因突变1例
  • 朱燕凤,张婷,陈扬,林凯,陆铸今,王晓红,俞蕙,陆国平
  • 2013 Vol. 8 (1): 55-59. DOI:
  • 摘要 ( 1818 ) PDF (3608KB)( 2589 )
  • 目的 探讨Wo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例符合Wolman病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白细胞溶酶体酸性脂酶LIPA基因测序,分析其突变的类型。结果 约5月龄女婴,发现“皮肤黄染10余天,加重伴发热3 d”入院。查体见肝脾显著肿大,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肝功能衰竭,高三酰甘油血症;X线胸腹片和腹部增强CT均提示特征性双侧肾上腺增大和广泛钙化。骨髓涂片可见海蓝色泡沫状组织细胞,PAS染色提示脂质沉积。DNA测序显示,LIPA基因编码区第7外显子上发生c.796G>T,p.G266*的纯合无义突变,导致266位甘氨酸(GGA)突变为终止密码(TGA)(p.G266*),致溶酶体酸性脂酶缺失。结论 Wolman病婴儿期起病,以显著肝脾肿大、特征性双侧肾上腺增大和广泛钙化、高三酰甘油血症为特征,相应的酶学分析和LIPA基因检测均可确诊Wolman病。

  • 单中心2009至2011年住院患儿中实体肿瘤状况分析
  • 陈凯 蒋慧 奚政君 吕志宝 陈若平 张儒仿 谢华
  • 2013 Vol. 8 (1): 60-63. DOI:
  • 摘要 ( 1609 ) PDF (870KB)( 2389 )
  • 目的 分析儿童实体肿瘤的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为儿童实体肿瘤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病理活检确诊的实体肿瘤患儿,采集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起源等资料,分为0~1、~4、~7、~10和~14岁组进行分析。结果 983例实体肿瘤患儿进入分析,其中良性肿瘤721例(73.3%),恶性肿瘤262例;男548例(55.7%),女435例;发病年龄8 d至14岁,中位年龄4岁。①721例良性肿瘤中,以脉管瘤(233例,32.3%)、钙化上皮瘤(161例,22.3%)、软骨瘤(68例,9.4%)、纤维瘤(67例,9.3%)和成熟畸胎瘤(66例,9.2%)多见。262例恶性肿瘤中,以神经母细胞瘤(44例,16.8%)、恶性淋巴瘤(34例,13.0%)和肾母细胞瘤(33例,12.6%)多见。②良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及软组织(324例,44.9%)、头面颈部(220例,30.5%)和骨骼(86例,11.9%)。恶性肿瘤好发于腹腔(96例,36.6%)、颅内(51例,19.5%)和头面颈部(33例,12.6%)。③恶性肿瘤以胚胎源性肿瘤最多见(171例,65.3%),其次为含类似组织成分的肿瘤(57例,21.8%)和淋巴源性肿瘤(34例,13.0%)。④良性肿瘤中,脉管瘤、钙化上皮瘤和纤维瘤主要分布于~4岁组。恶性肿瘤中,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在0~1岁和~4岁组累计构成比分别为84.1%和81.9%,恶性淋巴瘤在4岁以上组累计构成比为71.6%。⑤巨大恶性肿瘤29例(11.1%),其中24/29例(82.8%)年龄<4岁,腹腔为最常见原发部位(26例,89.7%)。结论 良性肿瘤是儿童实体肿瘤的主要构成。儿童恶性肿瘤好发于腹腔,组织来源以胚胎源性肿瘤为主。神经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可能是<4岁儿童腹腔巨大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

循证医学方法学

综述

  •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肥胖
  • 钟慧 洪建国
  • 2013 Vol. 8 (1): 66-71. DOI:
  • 摘要 ( 1251 ) PDF (590KB)( 2452 )
  •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和肥胖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大量研究显示两者具有关联性,尽管其理论基础并不十分明确,但肥胖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已逐渐引起重视,成为近年来研究探讨的热点。本文就儿童支气管哮喘和肥胖之间的关联及其临床研究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病案报告

  • 氩气刀治疗儿童声门和声门下新生物3例
  • 陈洁 殷勇 张磊
  • 2013 Vol. 8 (1): 72-74. DOI:
  • 摘要 ( 1439 ) PDF (3943KB)( 2453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声门及声门下疾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引进氩气刀技术后,收治的4例小儿声门及声门下疾病患儿的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 3例声门下病变病例在手术后均未出现肉芽组织的再次增生,未发现气道内的疤痕和狭窄,顺利拔出气管切开的套管及气管插管,恢复正常呼吸。1例声门的喉乳头状瘤的患儿五个月后复查,未发现乳头状瘤复发,也顺利拔除气管切开套管。结论 电子气管镜图像清晰,镜身细小柔软,可随意弯曲,转换角度,定位准确。氩气刀喷头直径小,能顺利通过小儿的声门,操作精确,手术时间短,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在小儿声门及声门下疾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