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标准·指南

论著

  • 复旦中文版神经肌肉疾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 史惟 李惠 李西华 翟淳 赵蕾 陆恺 胡超平 周水珍
  • 2018 Vol. 13 (1): 35-39.
  • 摘要 ( 873 ) PDF (406KB)( 1066 )
  • 目的:验证复旦中文版神经肌肉疾病(NMD)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FM)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NMD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神经科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各类NMD、>2岁且在我院康复科接受过复旦中文版MFM20和MFM32评估的患儿,排除1年内接受过手术、具有严重认知障碍和测试前3 d内从事过严重影响体力的活动患儿。2名物理治疗师同时进行MFM20和MFM32测试,检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同一评价者在第1次评价后间隔3~7d进行第2次评价,检测重测信度;以6 min步行距离(6MWT)和4项功能性计时测试为效度指标;通过分析MFM分值与之的相关性确定关联效度。通过分析纳入对象中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MFM分值与北极星移动量表(NSAA)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关联效度。 结果:372例患儿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平均(6.5±2.7)岁,<7岁222例,男性338例,其中DMD 263例,重测信度(2~7岁16例,>7岁38例)和测试者间信度(2~7岁16例,>7岁29例)检测结果显示,MFM32和MFM20的总分和各分区分值ICC=0.89~0.97。基于372例患儿,MFM32和MFM20的总分和D1区分值与6MWT和功能性计时测试结果具有中等和较强的相关性(r=0.48~0.73),与D2和D3分区的分值相关性为中等和较弱。在263例DMD患儿中,MFM32和MFM20的总分和D1区分值与NSAA分值的相关性为强和极强相关性。 结论:复旦中文版MFM量表在儿童和青少年NMD患儿中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有效地测定NMD患儿的运动功能状态。
  • 重症监护病房非感染外科患儿体温、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
  • 张晓磊 程晔 张铮铮 金爱丽 秦妍 沈伟杰 陆国平
  • 2018 Vol. 13 (1): 40-44.
  • 摘要 ( 454 ) PDF (779KB)( 969 )
  • 目的:动态监测PICU非感染外科患儿体温(T)、WBC、 CRP和IL-6,探讨这些指标对发生医院感染(院感)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3日至2017年3月15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且符合本文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的外科急危重症患儿。根据是否发生院感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记录4个时点T、WBC、CRP和IL-6[P1为入住PICU后4 h内,P2~P4分别为P1后(48±1) h、(120±1)h和(192±1) h],分析其对院感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等。 结果:42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院感组11例,非院感组31例,两组在性别,入PICU时年龄、体重、T、WBC、CRP、IL-6,基础疾病分布和有创操作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院感组与非院感组T、WBC、CRP和IL-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分别为0.778、0.765、0.767和0.704,预测院感的最佳界值分别为T 37.3℃、WBC 10.3×109·L-1、CRP 27.0 mg·L-1和IL-6 55.0 pg·mL-1,敏感度63.6%~90.9%,特异度64.5%~83.9%。性别、年龄、入PICU时CRP、原发疾病、4种有创操作、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和留置尿管均不是院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项观察指标共有11种不同的组合,预测院感的AUC为0.754~0.842,敏感度72.7%~90.9%,特异度71.0%~96.8%。 结论:T+WBC+IL-6同时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院染的预测价值最好。
  • 基于16S rDNA可变区测序技术对抗生素治疗后的6月龄内肺炎婴儿的呼吸道菌群现况调查
  • 洪慧慧 王立波 祁媛媛
  • 2018 Vol. 13 (1): 45-49.
  • 摘要 ( 484 ) PDF (668KB)( 881 )
  • 目的:观察<6月龄肺炎婴儿的上、下呼吸道菌群状况。 方法:纳入2017年1至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6月龄的肺炎婴儿,同时收集口咽拭子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利用16S rDNA可变区测序技术分析呼吸道菌群结构,比较上、下呼吸道菌群。 结果:24例婴儿的口咽拭子和BALF标本进入本文分析。上呼吸道菌群丰度前5位依次是: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普氏菌属7、韦荣球菌属和埃希氏志贺菌属,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前5位依次是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7、克雷伯菌属、罗氏菌属。下呼吸道菌群相较于上呼吸道有更多的独有菌,下呼吸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上呼吸道,多样性低于上呼吸道(P<0.05)。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在前42位的菌属均为共有菌,占上、下呼吸道总细菌的98%以上。链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是上、下呼吸道中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的主要菌属。 结论:小婴儿肺炎的上、下呼吸道菌群均存在显著改变;上、下呼吸道菌群物种组成相似,物种比例有差异。

病案报告

综述

循证医学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