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论著

  • 2015至2018年中国25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
  •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 2019 Vol. 14 (4): 241-246.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1
  • 摘要 ( 536 ) PDF (1428KB)( 655 )
  • 目的 调查中国25家NICU中早产儿中心导管(CLs)置管率、CLs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CLABSI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应用以循证为基础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REIN-EPIQ)”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研究人群为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国25家医院NICU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的所有早产儿(排除自动出院)。结果 共纳入24 884例早产儿,其中9 537例(38.3%)至少留置一根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7 532例(79.0%)。CLABSI总发生率为2.4/1 000(0.0~9.8/1 000)导管日,CLABSI相关病死率为6.7%(35/526)。CLABSI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CLABS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4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3.9%),真菌占19.9%。结论 我国NICU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率高,CLABSI发生率存在显著单位间差异,CLA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占比高。需要采取针对性质量改进措施以缩小单位间差异、降低真菌CLABSI发生率。
  • 串联质谱检测和高通量测序对青海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和诊断的横断面调查
  • 赵得雄, 吴梦圆, 吴冰冰, 孙卫华, 彭小敏, 吴弘疆, 海妤婷, 王生兰, 周文浩, 王慧君, 陆炜
  • 2019 Vol. 14 (4): 247-253.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2
  • 摘要 ( 579 ) PDF (964KB)( 825 )
  • 目的 运用串联质谱检测和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初步分析青海高海拔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及病种情况,探讨青海地区行串联质谱检测+NGS对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8日至10月18日青海部分地区活产新生儿足跟血行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包含20种氨基酸代谢病、12种脂肪酸代谢病和17种有机酸代谢病),对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人群及串联质谱筛查人群中具有特殊面容、结构畸形新生儿,母亲有不良孕产史的新生儿行NGS检测,考察串联质谱+NGS筛查(包含2 742个已知致病基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作用和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新生儿干血滴滤纸片4 016份(例),男性2 125例(51.6%),汉族2 332例(58.1%),藏族755例(18.8%),回族659例(16.4%),串联质谱筛查提示代谢异常59例(1.47%),提示遗传代谢病(IMD)可能5例,继发改变可能54例。经NGS基因分析确诊3例IMD,包括氨基酸代谢病2例(高苯丙氨酸血症2例)以及脂肪酸代谢病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遗传代谢病总发病率为1/1 339。NGS检测基因变异8例(含3例IMD),拷贝数变异6例。青海地区汉、藏、回民族新生儿血氨基酸及肉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高原地区新生儿串联质谱IMD筛查阳性率较国内平原地区高;NGS不仅可以从基因水平确诊质谱筛查提示的阳性病例,还可以诊断高危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无法检出的其他新生儿出生缺陷。
  • 脑瘫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偏瘫型患儿中需要重新建立评估标准与程序
  • 李惠, 史惟
  • 2019 Vol. 14 (4): 254-259.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3
  • 摘要 ( 589 ) PDF (770KB)( 1462 )
  • 目的 分析脑瘫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在偏瘫和非偏瘫型脑瘫间的项目功能差异(DIF)。方法 收集2001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及其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诊断为脑瘫并行FMFM评估的患儿,从FMFM评估数据中提取偏瘫患儿对侧数据,随机选择30%样本作为DIF的焦点组样本;根据整体样本中非偏瘫型与偏瘫型的比例确定采用随机分层匹配对照组样本。采用Conquest软件把两组合并数据样本分别与FMFM中B~E区的全部56个项目以及经项目内容分析后划分出的30个单手项目和26个双手项目进行Rasch分析,以内聚拟合度(Infit)的均方来确定FMFM的单维性,标准为MnSq在0.6~1.4,并对全部56项、单双手项目组进行项目功能差异分析。结果 1 556例脑瘫患儿的3 442次FMFM评估作为整体样本和数据,焦点组198个和对照组792个FMFM评估数据进入本文分析,单独样本配对检验显示两组FMFM分值[112(96,146) vs 113(95,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轮项目内容分析,30个归入单手项目,26个归为双手项目。全部56个项目的难度尺度对数值之差的绝对值>0.5分别有41个(73.2%),30个单手和26个双手项目的难度尺度对数值之差的绝对值>0.5分别有23个(76.7%)和9个(34.6%)。结论 FMFM全部56个操作项目在偏瘫和非偏瘫型脑瘫间存在DIF,在单手项目中尤其显著,为了更为精准地评价偏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需要重新建立评估标准与程序。
  • 干化学法建立重庆地区健康儿童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值的横断面调查
  • 饶露蓓, 刘来成, 刘曼, 尹一兵, 陈大鹏
  • 2019 Vol. 14 (4): 260-265.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4
  • 摘要 ( 557 ) PDF (778KB)( 527 )
  • 目的 通过干化学法建立重庆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适合年龄和性别的8项肝功能指标参考值。方法选择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根据年龄分为5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VITROS 5600干化学分析仪检测8项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总蛋白(TP)、清蛋白(ALB)、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研究期间3 758名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35份不合格标本,3 723份合格标本纳入分析。3月龄至1岁组241份,~3岁组251份,~6岁组939份,~12岁组1 672份,~18岁组620份。①~3岁组TP和ALT,~6岁组TP和AST,~12岁组TB、ALT、AST、GGT和LDH,~18岁组TB、ALB、ALT、AST、ALP、GGT和LDH检测结果均为男高于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LT、AST和LDH检测结果与年龄呈负相关,TB、TP、ALB、ALP和GGT检测结果与年龄呈正相关。③8项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为TB(μmol·L-1):3月龄至1岁组1.0~11.0,~18岁组1.0~16.3;TP(g·L-1):3月龄至3岁组60.2~74.2,~6岁组61.3~78.2,~12岁组62.8~81.5,~18岁组64.9~82.4;ALB:3月龄至18岁组38.4~49.5 g·L-1;ALT(U·L-1):3月龄至1岁组15.8~48.4,~12岁组14.0~42.2,~18岁组男14.7~45.7、女12.5~44.8;AST(U·L-1):3月龄至1岁组23.9~54.3,~3岁组26.4~50.6,~6岁组22.8~45.8,~12岁组18.9~41.2,~18岁组男15.7~36.8、女14.2~33.7;ALP(U·L-1):3月龄至12岁130.0~318.5,~18岁组男124.2~416.1、女79.9~320.3;GGT(U·L-1):3月龄至1岁组10.0~30.0,~12岁组9.3~21.3,~18岁组男9.6~28.7、女9.5~26.2;LDH(g·L-1):3月龄至3岁组165.9~266.0,~6岁组155.3~256.2,~12岁组142.9~240.9,~18岁组男134.3~225.3、女111.3~207.0。结论 重庆地区3月龄至18岁健康儿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肝功能水平存在差异,干化学法建立适应年龄和性别的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 WT1基因检测时机对Wilms肿瘤合并慢性肾脏疾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方晓燕, 沈剑, 沈茜, 毕允力, 汤小山, 刘佳璐, 张致庆, 翟亦晖, 陈径, 李国民, 吴冰冰, 钱琰琰, 徐虹, 饶佳
  • 2019 Vol. 14 (4): 266-270.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5
  • 摘要 ( 533 ) PDF (1145KB)( 839 )
  • 目的 分析在Wilms肿瘤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儿中WT1基因检测对诊断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上海市肾脏发育与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儿童肾脏病基因检测数据库,200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明确WT1基因突变、年龄<18岁患儿,或Wilms肿瘤合并CKD 2~5期或肾病综合征或有蛋白尿的连续病例。按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ESRD)之前是否明确WT1基因突变分为早诊断组和晚诊断组,以ESRD为终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22例患儿明确WT1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分别位于第8~9外显子/内含子。依据临床分型,10例为Denys-Drash综合征,3例为Fraiser综合征,9例表型为孤立型肾病综合征,5例合并假两性畸形。随访终点进入ESRD有15例,7例进入CKD 2~4期。应用生存曲线分析证实,早诊断组较晚诊断组进入ESRD病程显著延迟(P=0.011)。结论 在儿童Wilms肿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患儿中,在肾功能进展恶化之前及早明确WT1基因突变,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分型,还能显著延缓进入ESRD病程。
  • 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5例病例系列报告
  • 张枫, 左英熹, 陆爱东, 王峰蓉, 张乐萍
  • 2019 Vol. 14 (4): 271-275.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9
  • 摘要 ( 701 ) PDF (986KB)( 722 )
  • 目的 分析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BPDCN患儿,截取患儿的一般资料、起病年龄、确诊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随访资料。结果 5例BPDCN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例,女3例,诊断年龄8~14岁。中位随访时间37(15~51)月。5例患儿起病时均有皮肤受累,皮肤外受累器官包括肝脾、淋巴结、椎体、外周血,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5例患儿均经皮肤或骨髓病理检查确诊,均表达CD4、CD56和CD123,均无特异性基因表达,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异常。诱导化疗采用ALL或NHL方案,均诱导缓解,2例NHL方案巩固化疗中出现局灶复发。5例患儿后续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无病存活4例,1例为治疗相关死亡,5例患儿均无疾病相关死亡。结论 儿童BPDCN临床侵袭性弱于成人,诱导化疗敏感,后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较好。
  • 产妇年龄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杨旻, 汪吉梅
  • 2019 Vol. 14 (4): 276-281.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6
  • 摘要 ( 511 ) PDF (816KB)( 744 )
  • 目的 探讨不同怀孕年龄单胎妊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截取产科和新生儿科电子病例资料,获得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单胎妊娠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按照分娩年龄不同将产妇分为低龄(<20岁)、适龄(~34岁)和高龄组(≥35岁)。分析各年龄组产妇相关特征的基线和妊娠的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产妇亚组分析,以~34岁组为参考组,对<20、≥35岁组产妇,通过比值比(Crude OR)、调整比值比(Adjusted OR)和95%CI表示各产妇亚组相关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结果 2006至2014年高龄产妇比例6.9%~9.9%,2015、2016、2017和2018高龄产妇的比例分别为13.1%、13.8%、17.6%和19.6%。低龄组、高龄组在流动人口、初产妇、剖宫产比例方面与适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龄组较适龄组胎产式为非头位者、不良孕产史、男性新生儿比例增加(P<0.05)。校正后低龄组和高龄组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88倍(95%CI:1.34~2.65)和1.31倍(95%CI:1.21~1.42)。低龄组和高龄组中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83倍(95%CI:1.45~5.54)和1.34倍(95%CI:1.13~1.60),低龄组和高龄组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75倍(95%CI:1.22~2.51)和1.27倍(95%CI:1.17~1.36)。低龄组和高龄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35倍(95%CI:1.66~3.33)和1.26倍(95%CI:1.16~1.37)。高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适龄组的1.39倍(95%CI:1.20~1.62)。结论 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和低龄组产妇增加了早产、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对低龄产妇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定期产检。对高龄产妇,应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积极处理妊娠期并发症,加强孕中后期监护,预防围生期感染。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不同怀孕年龄产妇的产前咨询和管理。
  • Russel Silver综合征19例病例系列报告
  • 张萍, 刘仁超, 陆炜, 吴冰冰, 王慧君, 周文浩
  • 2019 Vol. 14 (4): 282-286.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7
  • 摘要 ( 656 ) PDF (1200KB)( 483 )
  • 目的 总结分析经甲基化特异性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确诊的Russel Silver综合征(RSS)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型(表观突变)以及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旨在提升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分子医学中心经MS-MLPA确诊的RSS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MS-MLPA行11p15区域甲基化和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检测,应用GeneMarke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及结果判读。结果 19例RSS患儿,女8例,男11例,确诊年龄中位数3.3岁(3月龄至10岁)。小于胎龄儿18例,就诊时18例患儿身高均低于同龄儿童身高P3,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体重P10。特殊面容发生率较高的表型有前额突出9例,三角脸7例,肢体不对称和手指短或内侧弯曲6例,小下颌5例。其他表现包括眼距宽、低耳位、高腭弓、牙齿突出、胸廓畸形、脊柱侧凸和房间隔缺损等。19例RSS患儿有3例检测到携带11p15区域拷贝数重复,余16例均显示H19-DMR低甲基化且无CNV。结论 有宫内和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肢体不对称和特殊面容的儿童,应注意RSS的可能,首选MS-MLPA检测,以利于及早干预和遗传咨询。
  • 新生儿血友病A 11例病例系列报告
  • 王乐, 杨琳, 张鹏, 周文浩, 程国强
  • 2019 Vol. 14 (4): 287-290.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08
  • 摘要 ( 629 ) PDF (881KB)( 651 )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例新生儿血友病A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新生儿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3例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2例无出血表现,2例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7例有出血表现。出血部位包括硬膜下、颅内、皮下、消化道。11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延长,均为凝血因子Ⅷ缺乏,中间型9例,重型和轻型各1例。5例行基因检测者证实FⅧ基因突变,缺失2例,点突变3例。血友病A确诊后予静脉输注Ⅷ因子。随访至2019年6月9~10日,1例失访,4例无出血表现,1例有踝关节自发出血表现,5例表现为外伤后皮肤瘀点/皮下血肿。结论 新生儿期多次凝血功能异常,以APTT延长为主,特别是延长>3倍者有或无出血表现均应考虑血友病可能,应行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测定及基因检测及早确诊,早期诊断和预防性输注凝血因子可改善预后。
  • 头颅超声对4例FGFR2基因缺陷新生儿胼胝体形态的评估
  • 高燕燕, 严恺, 胡黎园, 程国强, 杨琳
  • 2019 Vol. 14 (4): 291-295.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10
  • 摘要 ( 565 ) PDF (1302KB)( 769 )
  • 目的 通过已经建立的头颅超声胼胝体形态评估模型,对FGFR2基因缺陷新生儿进行胼胝体表型评估,探索该疾病的新生儿期头颅影像可识别表型。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基因组计划中高通量测序检测到FGFR2基因致病变异或可疑致病变异的新生儿,收集临床及影像信息;利用头颅超声技术,二维测量胼胝体嘴部、膝部、体部、压部厚度,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构建胼胝体虚拟三维结构并计算容积,行胼胝体形态评估。结果 6例FGFR2基因缺陷新生儿进入本文分析,均存在不同程度颜面部发育异常,其中有4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进入进一步评估:3例经MRI及超声评估,一致诊断为胼胝体发育异常,1例未行MRI检查,但超声评估为胼胝体发育异常。结论 鉴于FGFR2基因缺陷表型的多样性,将胼胝体形态评估模型应用于此类疾病,有助于建立头颅影像可识别表型,而且有望能将该超声可识别的表型用于围产期筛查,为FGFR2基因突变的遗传干预、咨询提新的思路。
  • 新生儿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2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彭小敏, 张澜, 蒋思远, 曹云, 程国强, 王慧君, 吴冰冰, 杨琳, 周文浩
  • 2019 Vol. 14 (4): 296-302.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11
  • 摘要 ( 611 ) PDF (1320KB)( 600 )
  • 目的 探讨以新生儿反复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LC5A1基因致病变异所致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的临床特征及其遗传学特点。方法 报告2例新生儿SLC5A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具体临床信息和基因检测结果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儿生后即出现反复腹泻,伴脱水、高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2例患儿均携带SLC5A1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例1(男)为c.325dupG和c.1107_1109delAGT变异,例2(女)及有相似病史的哥哥均为c.781G>A和c.1298T>C变异。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共检索到具有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分析的18篇病例报道,与本文合并后共报道74例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患者。新生儿期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为腹泻(100%)和脱水(89.2%),换果糖基质奶粉或无碳水化合物配方奶喂养后大便正常。该病患儿通常生后2~5 d即出现腹泻症状,但是亦存在家族内异质性及较晚发病的病例。结论 对于生后不久出现水样便和脱水的患儿,需考虑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的可能,并尽早完善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ZMPSTE24基因突变致限制性皮病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赵得雄, 王晴, 彭小敏, 海妤婷, 马力刚, 汪悦, 王生兰, 王慧君, 吴冰冰
  • 2019 Vol. 14 (4): 303-307.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12
  • 摘要 ( 578 ) PDF (1365KB)( 545 )
  • 目的 报告1例ZMPSTE24基因突变致胎儿死亡的限制性皮病(RD)病例,总结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ZMPSTE24基因突变的R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和PubMed,对ZMPSTE24基因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男,死胎,G1P1。母亲孕27周行超声检查,胎儿臀位、羊水过少、羊水指数1.9 cm、胎儿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孕31+3周因胎膜早破入院,伴妊娠期糖尿病,超声示胎儿宫内重度生长受限。孕32+2周娩出一男死胎,具有典型RD表型。为明确病因诊断行新生儿panel测序并行Sanger测序验证,检测到ZMPSTE24基因的一个纯合移码突变(c.1085dupT,p.Leu362PhefsTer19),为已报道的RD热点突变,突变频率达57.14%。检索HGMD和PubMed,共检索到ZMPSTE24基因的32种致病突变(63例),导致4种不同的疾病表型。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7月25日,共有49例(包括本文1例)ZMPSTE24突变导致RD。ZMPSTE24突变的临床表型严重程度与锌金属蛋白酶活性和核纤层蛋白前体蛋白的堆积程度相关。结论 本例检测到的Leu362PhefsTer19突变为ZMPSTE24基因热点突变,ZMPSTE24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呈高度相关。本研究提示妊娠期胎儿发育异常应注意RD可能,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早期基因诊断可为临床及时干预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TGFBR3错义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关联性研究
  • 吕昕, 王红艳, 张斌
  • 2019 Vol. 14 (4): 308-312.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4.013
  • 摘要 ( 501 ) PDF (1126KB)( 625 )
  • 目的 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人群中检测TGFBR3基因编码区的疾病特异性错义突变,并研究突变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①研究对象为中国山东地区的汉族人群。病例组为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连续就诊的404例散发CHD患儿;对照组为同时期收集的排除CHD以及有心脏病家族史的213例体检健康儿童。②提取样本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TGFBR3基因外显子靶向测序。测序获得的病例组特异的单核苷酸变异(SNV)与数据库dbSNP(version137)和千人基因组比对,筛选出疾病特异性稀有或新发突变,行Sanger测序验证。③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TGFBR3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后用免疫印迹检测外源TGFBR3蛋白水平,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突变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分别于3个CHD患儿中筛选得到3个CHD特异性的TGFBR3新发/稀有杂合突变,其中TGFBR3K685R为新发现的突变;TGFBR3A791VTGFBR3A804S为稀有突变,并被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为有害突变。3个被突变的氨基酸都位于TGFBR3蛋白的高度保守区。功能分析实验显示,TGFBR3K685RTGFBR3A804S突变导致TGFBR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且3个突变均导致TGFBR3蛋白对参与心脏发育重要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结论 突变TGFBR3K685RTGFBR3A791VTGFBR3A804S可能通过降低TGFBR3对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参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病案报告

PEDIATRICS文献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