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专论

专家对谈录

论著

  •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彭凯玥 钱晓文 吴冰冰 黄志恒 芦军萍 翟晓文 王慧君 郑翠芳 黄瑛
  • 2016 Vol. 11 (3): 171-176.
  • 摘要 ( 698 ) PDF (4288KB)( 1688 )
  • 目的通过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炎症性肠病 (IBD)病例,进一步深化认识极早发型IBD (VEO-IBD)的特点。方法 报告1例VEO-IBD临床诊断(症状、体征和肠镜),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病因,脐血干细胞移植精准治疗的过程。结果患儿,女,44 d,足月,生后8 d始腹泻呈进行性加重(多至每天10~20次),持续间断发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姐姐1月龄反复发热、腹泻和鹅口疮,5月龄时疑尿道瘘不治死亡。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 d外阴皮肤红肿,渐形成肛瘘,体重2.6 kg。肠镜示直肠黏膜增生性病变,乙状结肠、降结肠可见纵行溃疡和鹅卵石样增生。予抗感染、沙利度胺6 mg·d-1和美沙拉秦150 mg·d-1控制肠道炎症反应,肠道内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行WES明确为IL-10RA基因缺陷,获得同性别无关供者HLA基因位点8/10的脐血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2周嵌合体率95.7%,Sanger测序及蛋白功能验证IL-10RA基因突变点被修复,IL-10信号通路轴功能恢复正常。患儿大便逐渐成型,体重5.2 kg,结肠镜显示肠黏膜愈合,仅见少量增生和疤痕,移植后10个月大便钙卫蛋白72 μg·g-1。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方法,值得积累更多的病例。

  •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家长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综合管理与常规护理的平行对照研究
  • 向希盈 李颖 李卓颖 谭彦娟 何利 黑明燕
  • 2016 Vol. 11 (3): 177-181.
  • 摘要 ( 641 ) PDF (865KB)( 1629 )
  • 目的探讨在中国NICU实施家长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综合管理(FICare)的可行性。方法以平行对照设计试验方案,对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NICU中符合FICare组纳入标准的早产儿行FICare模式干预(建立FICare组医护团队,NICU改造,掌握六步洗手法、脐带护理、口腔护理、留置胃管管饲、婴儿洗澡、袋鼠式搂抱、称体重、皮肤护理、母乳喂养等),选择同期NICU中符合对照组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主要观察住院时间,次要观察体重增长速度、开始胃肠内喂养时间和达到全胃肠内喂养的时间、母乳喂养率、院内感染率、总氧疗时间、出院30 d内再次入院率和纠正胎龄37周时NBNA评分;附加观察FICare组家长出现在NICU后FICare医护团队工作期间心理压力、医疗费用、研究期间的医疗纠纷投诉率、病房额外开支、实施FICare后与前1年同期NICU的不良事件数量等。结果FICare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0和60例,两组基线具可比性。FICare组和对照组N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5.9±7.1)d和(29.2±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开始胃肠内喂养日龄、院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Care组与对照组比较,达全胃肠内喂养时间较快、母乳喂养率较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总的氧疗时间较短、出院30 d内再次入院率较低、纠正胎龄37周时NBNA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FICare组家长出现在NICU,6/6名护士均在工作期间感觉心理压力增加),护士自愿报名参加FICare课题组却增加了7人,没有医疗纠纷投诉, 总医疗费用减少,实施FICare后与前1年同期相比NICU的不良事件数量下降(每月2.2 vs 4次)。结论在中国NICU实施FICare具可行性,继续开展FICare的后续研究是安全的,但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和NICU的额外支出有所增加。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102例临床特征及随访
  • 张炜华 王晓慧 方方 吕俊兰 丁昌红 陈春红 王旭 韩彤立 伍妘 李久伟 王红梅 杨欣英 张珅 孙欣 邓劼 代丽芳 任海涛 崔丽英
  • 2016 Vol. 11 (3): 182-186.
  • 摘要 ( 554 ) PDF (2182KB)( 1480 )
  • 目的 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儿的确诊前情况、临床发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在末次随访时评估预后。结果 10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儿纳入分析,男38例(37.2%),发病年龄6月龄至15.8岁,平均(7.5±4.0)岁。男女发病年龄分别为(6.2±3.8)岁和(8.3±3.9)岁(P=0.009)。①17例(16.7%)在确诊前诊断为病毒性脑炎。27例(26.5%)起病1个月内有感染史。合并卵巢畸胎瘤2例。②102例确诊时中位病程24.5 d。40例(39.2%)以精神症状首发,62例(61.8%)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急性期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99例,97.1%)、运动障碍(98例,96.1%)、语言障碍(91例,89.2%)、睡眠障碍(79例,77.5%)、意识障碍(77例,75.5%)、惊厥(56例,54.9%)、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5例,34.3%)和中枢性低通气(7例,6.9%),86例(84.3%)在达病情高峰时出现≥4种症状。③102例CSF抗NMDA受体抗体均阳性,76例(74.5%)同期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头颅MRI检查异常30/102例(29.4%),主要表现为额叶、颞叶、丘脑等不同程度的限局性脑软化、坏死。④102例均接受IVIG和甲泼尼龙治疗,18例(17.3%)予利妥昔单抗治疗。⑤88例随访1~4年,其中74例(84.1%)预后良好 ,14例(15.9%)预后不良。复发4例(3.9%),死亡3例(3.4%)。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可发生于儿童各年龄段,临床特征与成人相似,总体预后良好,但小年龄及继发于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

  • 支气管镜介导标本对儿童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付文龙 张娟娟 代继宏
  • 2016 Vol. 11 (3): 187-194.
  • 摘要 ( 532 ) PDF (4037KB)( 1580 )
  • 目的 定量评估支气管镜介导标本对儿童结核病(TB)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并回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2量表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作为TB诊断的金标准,评估支气管镜介导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黏膜组织及支气管黏膜刷检)及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儿童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以胃液作为对照标本。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建立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等。采用Stata 12.0软件绘制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14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纳入2 781份(1 082例患儿)的支气管镜介导标本。①14篇文献报道了支气管镜介导所有标本对儿童TB的诊断,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8(95%CI:0.35~0.41)和1.00(95%CI:0.99~1.00);按照标本及检测方法行亚组分析,支气管黏膜组织活检的敏感度为0.51(95%CI:0.40~0.61),特异度为1.00(95%CI:0.81~1.0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涂片和PCR的敏感度分别为0.36(95%CI:0.32~0.40)、0.21(95%CI:0.15~0.28)和0.58(95%CI:0.46~0.69),特异度分别为1.00(95%CI:0.99~1.00)、1.00(95%CI:0.98~1.00)和1.00(95%CI:0.84~1.00)。②10篇文献报道胃液对儿童TB的诊断,胃液培养敏感度为0.52(95%CI:0.47~0.57),特异度为1.00(95%CI:0.98~1.00);涂片敏感度为0.25(95%CI:0.16~0.36),特异度为1.00(95%CI:0.95~1.00)。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所有检测方法诊断TB的SROC AUC为0.883 9;胃液所有检测方法诊断TB的SROC AUC为0.873 7。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涂片和胃液诊断TB文献的Deeks′检验P分别为0.005、0.014和0.147。结论 支气管镜介导的标本对儿童TB的诊断价值是肯定的,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为最常用的标本采用培养和涂片对TB诊断的敏感度不优于胃液。

  • 实验室指标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关联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周雪晴 罗亚玲 周天津 黄仕鑫
  • 2016 Vol. 11 (3): 195-199.
  • 摘要 ( 557 ) PDF (2110KB)( 1658 )
  • 目的 定量评估6项实验室指标与川崎病(KD)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以期为早期判别KD并发CAL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6项实验室指标(WBC、Hb、PLT、CRP、ESR和ALB)与KD并发CAL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以EndNote X7软件管理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NOS量表评估纳入文献偏倚风险。提取各实验室指标与CAL关联的经多因素分析调整的OR及其95%CI,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 12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入Meta分析,纳入4 900例KD患儿,发生CAL 1 256例。NOS量表评估结果,8篇文献评为7分,4篇文献评为6分。WBC、Hb、PLT、CRP、ESR和ALB与CAL相关性的Meta分析分别纳入2、3、8、3、4和5篇文献。WBC、Hb、CRP和ESR与CAL的发生无显著关联, OR(95%CI)分别为0.32(0.02~4.91)、0.94(0.88~1.01)、1.11(0.97~1.26)和1.09(0.98~1.20)。PLT和ALB与CAL的发生相关,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的OR(95%CI)分别为1.020(1.001~1.039)和0.87(0.80~0.95)。结论 KD急性期ALB降低和PLT升高为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 济南市单中心迁延性咳嗽患儿中百日咳的横断面调查
  • 韩玉玲 杨春 丁明杰 程璐 孙静 林美函 马香
  • 2016 Vol. 11 (3): 200-203.
  • 摘要 ( 614 ) PDF (618KB)( 1349 )
  • 目的 调查济南地区2015年百日咳在迁延性咳嗽患儿中的流行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百日咳的认识。方法 纳入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迁延性咳嗽患儿,行百日咳血清抗体及PCR检测,分析百日咳患儿的年龄、疫苗接种情况、季节分布、临床特点和预后等。结果 3 068例迁延性咳嗽患儿中,符合百日咳临床诊断657例(21.4%),其中百日咳血清抗体和(或)PCR诊断545例(83.0%)。0~3月龄247/1 093例(22.6%),~1岁199/1 055例(18.9%),~7岁168/846例(19.8%),~14岁43/74例(58.1%),~14岁患儿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百日咳和非百日咳病例完全疫苗接种率~1岁分别为45.7%(91/199)和72.7%(622/856),~7岁分别为73.2%(123/168)和97.0%(658/678),百日咳和非百日咳病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岁百日咳和非百日咳病例完全疫苗接种率相近(41/43 vs 29/31)。百日咳PCR检测阳性545例,同时血清抗体阳性372例。百日咳病例数从5月份开始升高,7~9月份维持高水平,10~12月份逐渐下降。29例0~3月龄百日咳患儿家庭成员有临床症状,其中9例及其家长同时血清抗体或PCR检测阳性,6例血清抗体或PCR检测阳性家长其孩子符合百日咳临床诊断。657例临床诊断百日咳患儿中,215例(32.7%)伴喘息,298例(45.4%)伴发热。114/657例住院治疗,6例(0.9%)死亡,死亡原因为百日咳脑病3例、窒息1例、心力衰竭1例、不能脱离呼吸机1例。结论 2015年济南地区迁延性咳嗽患儿中百日咳诊断率高,尤其是7~14岁儿童,且有一定的季节流行趋势,将疫苗接种提前及加强学龄前复种有助于百日咳防控。

  • 基于单中心儿童样本库人群全外显子组数据的致病突变携带者分析
  • 林伊凤 王慧君 吴冰冰 杨琳 董辰 卢宇蓝 周文浩
  • 2016 Vol. 11 (3): 204-209.
  • 摘要 ( 764 ) PDF (3749KB)( 1784 )
  • 目的 通过对比公共数据库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复旦儿科)样本库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数据中已知儿童致病突变频率差异,推测中国人群隐性遗传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分布。方法 整理公共数据库(OMIM、ClinVar、HGMD)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计算复旦儿科样本库中的WES数据,基于公共数据库的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频率。结果 从公共数据库分析中共得到1 368个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上的60 209个位点。在复旦儿科1 147例临床WES样本中,共筛出408个基因上的1 016个突变位点。比较复旦儿科、人类外显子组整合数据库(ExAC)东亚(4 312例)和欧洲人群(33 301例)突变位点的出现频率,3个人群中均发现了人群特有的突变位点,相比ExAC欧洲人群,复旦儿科人群中的突变位点出现频率与ExAC东亚人群更为相近。在携带者频率>1%的基因中,复旦儿科和ExAC东亚人群相同的基因分别为70/81个(86.4%)和70/102个(68.6%);复旦儿科和ExAC欧洲人群相同的基因分别为37/81个(45.7%)和37/136个(27.2%)。结论 通过与ExAC东亚和欧洲人群数据进行对比,中国人群中隐性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位点的携带者频率与ExAC东亚人群较为相似,与欧洲人群差异较大,建立针对中国人群特异性的常见遗传携带者突变位点筛查项目十分必要。

  • 脑腱黄瘤病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张雪媛 陆怡
  • 2016 Vol. 11 (3): 210-214.
  • 摘要 ( 673 ) PDF (967KB)( 1526 )
  • 目的 报道1例婴儿期确诊的脑腱黄瘤病(CTX)并文献复习,以期早期识别该病,提高胆汁淤积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2月龄以胆汁淤积性黄疸起病的CTX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尿胆汁酸质谱分析和CYP27A1基因检测结果。系统检索文献并复习已报道的类似病例,总结CTX的临床特征。结果 2月龄女婴,因“生后1周皮肤黄染”入院。血生化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TBA正常至轻度升高、GGT和TCH轻度升高,胆道探查除外胆道闭锁。尿胆汁酸质谱分析提示固醇-27-羟化酶活性缺乏,CYP27A1基因检测到致病的复合杂合突变:p.R127W(c.379C>C/T )和p.Q116X(c.346C>C/T),确诊为CTX。予胆酸治疗,随访至13月龄,黄疸消退,生长发育正常,血生化指标基本正常。从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3例婴儿期胆汁淤积性黄疸的CTX病例报道,结合本文1例,其共同表现为2~3月龄出现的胆汁淤积性黄疸,血生化特点为TBA正常或轻度升高、GGT和TCH轻度升高。结论 婴儿期以胆汁淤积症起病的CTX报道较少。TBA正常或轻度升高、GGT和TCH轻度升高时需考虑CTX的可能,确诊通过尿胆汁酸质谱分析和CYP27A1基因检测。

  • 聚乙二醇4000治疗8岁以下儿童便秘安全性和疗效的系统评价
  • 寇温 杨天宁 武新安
  • 2016 Vol. 11 (3): 215-218.
  • 摘要 ( 925 ) PDF (811KB)( 2276 )
  •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PEG)4000治疗<8岁儿童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1981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获得PEG4000治疗<8岁儿童便秘的RCT文献,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PEG4000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疗效指标。采用 RevMan 5.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4篇RCT文献进入系统评价,共纳入344例<8岁便秘患儿,观察时间为2~12周,PEG4000与乳果糖、氧化镁和PEG-电解质对照的文献分别为2、1和1篇。4篇文献均描述了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和受试者的脱落或失访,3篇文献采用双盲法。因对照组和结局指标不同行描述性分析,①4篇文献PEG4000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1篇文献显示PEG4000组治疗12周至少1项血生化指标异常的比例与治疗前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39 vs 31/39),1篇文献显示腹泻发生率低于氧化镁对照组(2/46 vs 12/43),1篇文献显示恶心发生率低于PEG-电解质对照组(1/49 vs 9/42)。②1篇文献显示用药后4周每天大便次数PEG4000组与乳果糖对照组差值为0.36次(95%CI:0.16~0.56次),1篇文献显示用药后12周每周大便次数PEG4000组和乳果糖对照组相近(8.5 vs 11.5次)。治疗4周后好转率率PEG4000组优于氧化镁对照组(42/46 vs 28/43, P=0.003);治疗4周后每周大便次数PEG4000组优于PEG-电解质对照组,(9.2 ± 3.2) vs (7.8 ±2.4) 次,P=0.025。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PEG4000治疗<8岁儿童便秘的安全性和疗效较好。

  • 结节性硬化105例临床特征和基因型分析
  • 张林妹 周渊峰 柴毅明 王佶 吴冰冰 王艺 周水珍
  • 2016 Vol. 11 (3): 219-222.
  • 摘要 ( 540 ) PDF (567KB)( 1515 )
  •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TSC)病例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提高TSC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符合2012年修订的TSC诊断标准并随访的TSC病例。截取脑部、皮肤、心脏、肾脏、眼底等临床特征资料,统计<1岁、~3岁、~6岁、~13岁和~18岁各临床特征的检出率。分析TSC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TSC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4例,女51例。就诊年龄2月龄至12岁。 ①就诊原因:83例(79.0%)为癫发作,8例(7.6%)为皮肤异常,5例为心脏肿瘤。 ②39例(37.1%)未行基因检测,以临床特征确诊;66例行TSC基因检测病例中,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且TSC基因检测阳性47例(44.8%),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但TSC基因检测阴性17例(16.2%);可能符合临床特征诊断,TSC基因检测阳性2例(1.9%)。 ③临床特征总体检出率:室管膜下结节检出91/99例(91.9%),脑皮质结构异常81/99例(81.8%),在各年龄段检出率相近;皮肤病变中色素脱失斑97/105例(92.4%),面部纤维腺瘤55/105例(52.4%),鲨革斑46/105例(43.8%),面部纤维瘤及鲨革斑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心脏横纹肌瘤25/75例(33.3%),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降低;肾脏病变14/71例(19.7%),眼部病变5/37例(13.5%)。 ④TSC1基因突变15/66例(22.7%),TSC2基因突变34/66例(51.5%);TSC2基因突变病例痉挛发作更为常见(29.4% vs 13.3%)。结论 TSC可累及多种器官,在不同年龄段脑部病变检出率相近,心脏横纹肌瘤检出率不同。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的诊断。

  • 智力发育迟缓新候选基因POSTN对脑损伤神经元体外保护作用研究
  • 林伊凤 杨琳 马思敏 卢宇蓝 王慧君 陈龙霞 周文浩
  • 2016 Vol. 11 (3): 223-227.
  • 摘要 ( 634 ) PDF (2106KB)( 1465 )
  • 目的 通过对1例智力发育迟缓患儿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旨在为该患儿寻找潜在的致病原因。方法 纳入1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不明患儿,采用SureSelct Human All Exon捕获试剂盒和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行WES检测;数据分析采用我院分子诊断中心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流程;结果采用Sanger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建立体外大鼠神经元原代培养和糖氧剥夺(OGD)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PBS亚组、Sham+POSTN亚组)、OGD组(OGD+PBS亚组和OGD+POSTN亚组),采用免疫荧光、LDH毒性检测、BrdU和TUNEL方法检测POSTN对2组及其亚组神经元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患儿WES共检测到532 151个变异,筛选后检测到POSTN基因(NM_006475)外显子23:c.A2475T:p.G825G和外显子19:c.G2251A:p.E751K。Sanger测序显示p.G825G来自母亲,p.E751K来自父亲,符合复合杂合遗传模式。培养的大鼠原代神经元(MAP-2或NeuN阳性细胞)中有内源性POSTN的表达。LDH活性Sham+POSTN亚组与Sham+PBS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GD+POSTN亚组与OGD+PBS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GD+PBS亚组致神经元细胞缺氧2、6、12 d后比Sham+PBS亚组BrdU阳性的神经元数量增高,TUNEL阳性神经元凋亡也增高;OGD+POSTN亚组各时间点神经元增殖较OGD+PBS亚组均明显增高,但凋亡减少。结论 POSTN可以减少脑损伤后LDH对于神经元的细胞毒性,促进损伤后神经元的增殖,抑制凋亡。

  •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临床分离株分子及毒力特征
  • 耿文静 李文婷 姚开虎 沈叙庄 齐宇洁
  • 2016 Vol. 11 (3): 228-231.
  • 摘要 ( 612 ) PDF (641KB)( 1522 )
  • 目的 监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SSTIs)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和毒力特征,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SSTI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NICU临床诊断为SSTIs的病例,对SA分离株进行agr、MLST、spa 和SCCmec 分型;通过PCR对SA菌株进行21种超抗原毒素基因、sasX、PVL基因检测。结果 44例SSTIs新生儿,男22例,中位年龄4.5(0~22)d,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共分离出13例SA菌株,其中MRSA 7株,MRSA最常见的克隆是agrⅠ-MRSA-ST59-SCCmecⅣa,13株SA包含2~8种超抗原基因型,最常见的毒素基因型为sek-seb-seq,有6株SA PVL基因阳性,均不携带sasX基因。结论 新生儿SSTIs中,SA携带率较低, agrⅠ-MRSA-ST59-SCCmecⅣa-t437是MRSA最主要的流行克隆,SA分离株超抗原基因携带率高。

标准·指南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