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标准·指南

述评

论著

  • 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生长参照标准的建立:调查方案设计和标准研制方法
  • 宗心南 李辉
  • 2020 Vol. 15 (4): 251-260.
  • 摘要 ( 449 ) PDF (1581KB)( 723 )
  • 目的:报告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调查的设计方案和制定新生儿生长参照标准的技术流程与方法。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选择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调查胎龄24~42周新生儿,选择天津、沈阳、长沙、深圳4个城市补充收集胎龄≤32周早产儿。纳入出生胎龄24~42周、自然受孕的单胎活产新生儿,排除影响正常值建立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胎龄评估根据母亲末次月经和孕早期(前3个月)超声检查结果综合确定。按照制定生长标准的统计学要求和不同胎龄新生儿实际出生人数综合估算样本量。足月儿采用整群抽样,样本人数均衡分配到每个季度,每个季度按抽样人数的分配比例随机抽取。调查机构范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均纳入本调查。在建立新生儿生长参照标准之前,对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正态性检验、偏度及峰度分析、样本加权论证和分布转换验证。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分别建立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百分位数值和标准差单位数值及生长曲线。结果:共调查13个城市、69家医院出生的24 375例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其中早产儿12 264例、足月儿12 111例。除个别胎龄组外,大多数胎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均为非正态分布,出生体重右偏较为明显、出生身长和头围左偏较为明显,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出生体重采用BCT分布转换和三次样条平滑函数的GAMLSS模型,出生身长和头围采用BCPE分布转换和三次样条平滑函数的GAMLSS模型,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GAMLSS模型均不需要进行加权处理。获得胎龄24~4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值和生长曲线图。结论:本研究采用基于良好研究设计获得的大样本横断面数据建立了胎龄24~4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标准,为新生儿出生时的生长与营养评价、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生长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 儿科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 王文超 王颖雯 康琼芳 王瑞 顾莺 张玉侠 张崇凡
  • 2020 Vol. 15 (4): 261-268.
  • 摘要 ( 456 ) PDF (471KB)( 439 )
  •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Ovid-Medline、Ovid-Embase、JSTO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6月关于儿童CVAD发生CLABSI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并行PICU、NICU、血液肿瘤及儿科病房人群分层分析。结果: 纳入16篇文献,共计34 478根CVAD和1 585 358个导管日。PICU、NICU、血液肿瘤及儿科病房人群发生CLABSI危险因素的合并OR(95%CI)分别为:①PICU:体重(<8 kg)2.72(1.89~3.92)、特指心脏疾病1.75(1.26~2.01)、输入血制品(RBC或PLT)4.95(3.65~6.72)、使用ECMO 5.83(3.50~9.70)、机械通气2.56(1.80~3.65)、血管活性药物2.89(2.05~4.08)、肠外营养10.60(6.44~17.47)、特指胃肠道疾病2.72(1.43~5.16)、胃造口术后管2.13(1.43~3.10)、股静脉置管2.32(1.84~2.94)、同时置管数>1根4.93(3.60~6.76)和长期管道2.15(1.68~2.75);②NICU:肠外营养2.60(1.25~5.41)、股静脉置管1.71(1.08~2.70)和置管时间>21 d 1.39(1.21~1.61);③血液肿瘤:肿瘤4.95(2.73~8.96)、处于密集进行化疗的阶段8.10(2.50~25.70)、1周前输入RBC 6.77(2.18~21.04)、1周前输入PLT 7.09(2.64~19.05)、多管腔数2.92(1.37~6.24) 和隧道式导管3.36(1.41~7.97);④儿科人群:血流感染史2.22(1.58~3.10)、上肢静脉置管3.95(2.98~5.24)和下肢静脉置管2.03(1.94~3.04)。结论PICU、NICU、血液肿瘤和儿科人群CVAD发生CLABSI的危险因素具有其专科的独特性,治疗和置管因素对CVAD发生CLABSI的影响作用更大。
  • 音乐干预增加早产儿安静睡眠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
  • 严恺 季福婷 袁皓 刘晴 许艳 程国强 王来栓 周文浩 陆春梅
  • 2020 Vol. 15 (4): 269-273.
  • 摘要 ( 381 ) PDF (1139KB)( 503 )
  •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后早产儿安静睡眠周期(QSC)和脑电特征的变化。方法:单中心RCT。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科收治入院的32周≤胎龄<36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生命体征平稳下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予勃拉姆斯摇篮曲,音量40~50分贝,每24 h播放1次,每次持续6 h;两组干预时间均为7 d,且在之后的48 h内行6 h的脑电图监测。主要观察指标为QSC特征,包括QSC的平均时间、总时间、出现次数、中断频率、平均间隔;次要观察指标为舒适度评价(COMFORTneo量表)和振幅整合脑电(aEEG)评分(Burdjalov评分法)。结果:2018至2019年的13个月中112例早产儿入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完成研究。2组的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QSC特征:干预组较对照组QSC平均时间增加0.17 h、出现的总时间增加0.52 h、中断次数少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舒适度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COMFORTneo量表总分高1.9分、警觉性评分高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 aEEG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睡眠觉醒周期评分高0.7分、波谱带宽评分高0.7分、总体评分高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QSC平均时间、总时间、舒适度评分总分和aEEG评分总分均随着胎龄的增大而增加,与胎龄呈正相关。结论:音乐干预可对早产儿QSC和脑电活动产生影响,包括增加QSC单次时间、总时间,减少QSC中断次数,改善早产儿舒适度评分与脑电评分。
  • 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指标预测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的价值
  • 翟倩 谢婵来 蒋思远 陈斌 李淑涓 张羿 乔中伟 曹云
  • 2020 Vol. 15 (4): 274-279.
  • 摘要 ( 339 ) PDF (514KB)( 336 )
  • 目的:探讨早期头颅MR联合脑脊液指标预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院的细菌性脑膜炎足月儿为研究对象,设出院结局为队列终点(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以早期头颅MR半定量评分系统和/或脑脊液检查(WBC数、蛋白、葡萄糖)为预测指标,评估不同方法预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的价值。结果: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89例细菌性脑膜炎足月儿纳入分析,男108例(57.1%)、出生胎龄37~42.3周、出生体重2 100~5 000 g、经阴道分娩132例(69.8%)、发病日龄1~28 d、住院天数4~129 d。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分别为162例(85.7%)和27例(14.3%),2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发病日龄和发病至头颅MR检查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颅MR和脑脊液指标预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由大到小依次是头颅MR评分+脑脊液蛋白(0.902 4)、头颅MR评分(0.875 2)、脑脊液蛋白(0.787 6)、脑脊液WBC数(0.728 4)、脑脊液葡萄糖(0.247 9)。头颅MR评分的诊断界值为17分、脑脊液蛋白的诊断界值为2 316 mg·L-1时,头颅MR评分与脑脊液蛋白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颅MR评分+脑脊液蛋白与脑脊液蛋白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头颅M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颅MR评分+脑脊液蛋白和头颅MR评分的敏感度分别为88.9%(95%CI:84.4%~93.4%)和77.8% (95%CI:71.9%~83.7%),特异度分别为80.9%(95%CI:75.3%~86.5%)和82.7%(95%CI:77.3%~88.1%)。结论:早期头颅MR评分联合脑脊液蛋白,提高了预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准确性。
  •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侵袭性真菌 感染高危儿童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 张明强 赵瑞秋 余国荣 许红梅
  • 2020 Vol. 15 (4): 280-284.
  • 摘要 ( 483 ) PDF (491KB)( 380 )
  • 目的:分析高危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GM试验)在儿童IF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怀疑真菌感染并行血清G试验+GM试验+真菌培养的住院患儿,按照IFD诊断标准分为IFD组和非IFD组。分析IFD组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计算G试验、GM试验诊断IFD的诊断参数。结果:IFD组64例,确诊24例,临床诊断40例;非IFD组100例。IFD组肺部影像学表现以斑片影、结节影、胸腔积液常见,而空洞、晕征相对较少。曲霉菌感染患儿晕征、空气新月征发生率较非曲霉菌感染患儿高,非曲霉菌感染患儿的IFD患儿肺部CT表现以斑片影、结节影为主,空洞、晕征极少。64例IFD患儿中培养出64株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42.2%),曲霉菌10例(15.6%);G试验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87.0%,GM试验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5.0%。G试验和GM试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5%CI:0.72~0.87)和0.92(95%CI:0.82~1.00)。结论:儿童IFD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肺部影像学以斑片影、结节影、胸腔积液常见;G试验对儿童IFD有中等诊断价值;而GM试验对儿童曲霉菌IFD有较高诊断价值。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价仿制药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急性喘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 陈镜龙 陆泳 冯海燕 钱莉玲 王立波 陆爱珍
  • 2020 Vol. 15 (4): 285-288.
  • 摘要 ( 292 ) PDF (451KB)( 312 )
  • 目的: 探讨仿制药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急性喘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非随机对照试验。针对临床确诊存在急性喘息发作的、年龄<18岁的、门诊临床实际处方,分为原研药组(GSK公司生产,规格为5 mg·(2 mL)-1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和仿制药组(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2.5 mg·(2.5 mL)-1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均按以下剂量和方式给药:①体重≤20 kg者每次2.5 mg,体重 >20 kg 者每次5.0 mg;②配伍生理盐水或其他雾化药物(按临床实际需要)至4 mL雾化液,氧流量6~8 L·min-1驱动下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天 2次,疗程3 d。以家长日记卡方式收集用药3 d的主要结局指标[每日第1次雾化前后临床症状严重度(CS)评分差值(ΔCS)]和次要结局指标(心律失常、肌肉震颤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结果: 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门诊因急性喘息发作的841例患儿,原研药组438例,仿制药组403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线项目(性别、年龄、主要诊断、雾化用药配伍、合并全身用药)作为协变量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各有299例急性喘息发作患儿达到了设定匹配容差为0.1。第1~3 d每日第1次ΔCS原研药组 [(-0.38±0.48)vs(-0.43±0.49)vs(-0.58±0.49)]和仿制药组[(-0.47±0.50)vs(-0.50±0.50)vs(-0.59±0.49)]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组组内3 d Δ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 d ΔCS均显著低于第1和2 d。2组患儿第1 d Δ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和3 d Δ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喘息发作的841例患儿中,无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观察的病例。原研药组和仿制药组肌肉震颤发生率分别为2.5%(11/438)和4.5%(18/403),腹泻发生率分别为0.7%(3/438)和1.5%(6/40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液缓解儿童急性喘息发作疗效仿制药不低于原研药,安全性相似。
  • 5岁前6个时点的身高、体重数据对5岁时肥胖和正常男童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古吉燕 王念蓉 司丽娜 王永军
  • 2020 Vol. 15 (4): 289-292.
  • 摘要 ( 460 ) PDF (542KB)( 361 )
  • 目的: 比较5岁时肥胖和正常男童在0~5岁期间的体格发育情况,为早期识别及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儿童肥胖诊断采用WHO 2006 年5~19岁儿童BMI标准,BMI≥均数(xˉ)+1个标准差(SD)为超重,≥xˉ+2SD为肥胖,<xˉ-2SD为营养不良,余为正常。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儿童纳入分析: ①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做体格测量时5岁的男童;②6、12、18、24、36、48 和60月龄均行体格测量。5岁时达到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者,排除内分泌疾病、药物、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肥胖。Z-score的计算公式=(儿童观察值-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均值)/SD。结果: 研究期间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男童104例,正常男童864名;进入本文分析的肥胖男童58名,正常男童303名。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第1条的肥胖和正常男童与纳入分析的肥胖和正常男童在身高、体重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MIZ)的均值从6月龄起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8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的年龄别身高的Z评分(HAZ)均值在18月龄后开始持续高于正常男童,36月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Wt均数持续高于正常男童,12~18月龄之后的体重增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Ht均数在12~18月龄后持续高于正常男童,在12~18月龄至36~48月龄较正常男童身高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男童ΔBMI均6~12月龄至24~36月龄组持续低于正常男童,36~48月龄和48~60月龄高于正常男童,18~24月龄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男童肥胖应在2岁前,12~18月龄是干预的第一个关键期。肥胖男童在短期内出现身高更高、身高增长加速,但48月龄后身高增长速度无优势。
  • 新生儿膈膨升22例病例系列报告
  • 周建国 张可 张蓉 程国强 王瑾 曹云 陈超
  • 2020 Vol. 15 (4): 293-296.
  • 摘要 ( 487 ) PDF (360KB)( 505 )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膈膨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期诊断膈膨升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胎龄、体重、患侧、先天性/获得性、膈膨升程度、是否合并其他先天疾病、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术前/术后呼吸支持和预后等。比较手术病例和未手术存活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22例膈膨升,男12例,女10例;胎龄38(33, 39)周,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出生体重2 730(1 940,3 110)g。膈膨升均为单侧,以右侧为主(20例)。先天性膈膨升20例;继发性膈膨升2例,均继发于产伤。膈膨升高度为1.8(1.5,2.0)cm。手术9例,手术时最小体重2.3 kg,手术指征:不能维持正常呼吸8例、发作性青紫1例。手术和非手术存活病例比较,膈肌抬高更明显[2.0(1.65,2.4) vs 1.6(1.0,1.8)cm,P=0.015],呼吸症状为首发症状比例更高(100% vs 50%,P=0.029)。先天性膈膨升合并的常见先天性疾病包括先天性肌张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气道异常、隐睾等。死亡5例,均合并其他先天异常,包括先天性肌病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例。结论: 难以撤离呼吸支持是新生儿期诊断的膈膨升手术的主要指征。合并严重先天疾病,如先天性肌病等,是影响先天性膈膨升预后的主要因素。
  • 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0例
  • 邹丽霞 卢美萍 徐益萍 郑嵘君 滕丽萍
  • 2020 Vol. 15 (4): 297-301.
  • 摘要 ( 368 ) PDF (678KB)( 323 )
  • 目的: 分析和总结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AAV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期间共10例AAV患儿,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4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4例和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2例。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7例,肾损害2例,贫血1例。呼吸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胸闷或胸痛。肺部影像学病变广泛弥漫,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多发团片状或结节状影、支气管扩张、空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气肿等。ANCA阳性8例,10例ESR水平均升高。10例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联合免疫抑制剂。病情好转9例,死亡1例。结论: 儿童AAV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最为常见,肺可能是AAV早期唯一受累脏器。呼吸系统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对于肺部炎症抗感染疗效欠佳并伴多器官受损的患儿,应尽早进行 ANCA 检查及靶器官的组织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17例病例系列报告
  • 孟凡伟 梁维杰 杨雷一 李建朝 钱晓亮 任培军 范太兵 彭帮田
  • 2020 Vol. 15 (4): 302-305.
  • 摘要 ( 365 ) PDF (378KB)( 309 )
  •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先心病手术且术后应用ECMO支持的患儿,从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先心病患儿术后应用ECMO支持,男8例、女9例,年龄13日龄至11月龄,体重2.8~6.9(4.7±1.2)kg;4例因术后出现低心排、心脏骤停行ECMO,13例因术后心功能差、不能停体外循环转ECMO。ECMO支持时间13 h至26 d。成功撤机11例(64.7%),痊愈出院8例(47.1%),死亡或放弃治疗9例。2次开胸止血7例(41.2%);更换膜肺氧合器3例(17.6%);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6例(35.3%);肺部感染5例(23.5%),其中1例全身重度感染,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5.9%);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消化道出血各3例(17.6%)。4例术后在监护室行急诊ECMO者均死亡。结论: ECMO是先心病术后心功能衰竭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应把握好适应证和上机时机,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
  • 儿童血性胸腔积液26例病例系列报告
  • 李莉 李晶 郑跃杰 王文建
  • 2020 Vol. 15 (4): 306-310.
  • 摘要 ( 607 ) PDF (401KB)( 369 )
  • 目的: 分析儿童血性胸腔积液(BPE)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我院)收治的BPE患儿,截取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胸腔B超、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胸水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我院共收治1 416例胸腔积液患儿,其中26例BPE (1.8%)进入本文分析,年龄3月龄至13岁11月,均有卡介苗接种史,病程4 h至25 d。感染18例,11例有明确病原学结果(支原体4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链球菌、烟曲霉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各1例),病原不明7例;肿瘤7例;病因不明1例。起病主要以发热(16例)、咳嗽(11例)、气促(8例)、呼吸困难(3例)和胸痛(3例)为主。胸腔B超:中量积液13例,大量积液11例,包裹性积液2例。胸部CT:双侧积液10例,单侧积液16例,合并气胸3例、坏死性肺炎2例、心包积液2例。8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病原阳性5例(支原体PCR阳性3例,烟曲霉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5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1例为增生减低性骨髓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见较多嗜血细胞。22例血培养和/或痰培养,阳性3例,1例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1例血和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1例痰培养肺炎链球菌。均行胸水病原学检查,阳性7例(支原体PCR阳性3例,EB病毒DNA阳性1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链球菌1例)。死亡2例(联合免疫缺陷病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各1例),24例经抗感染、化疗等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儿童BPE以感染性疾病多见,其次为恶性肿瘤,大中量胸腔积液为主。

指南解读

循证医学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