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肾功能损害是紫癜性肾炎(HSPN)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关于HSPN伴急性肾损伤(AKI)患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儿童HSPN合并AKI的病理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设计: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连续病例,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从病历资料中截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临床分型、入院当日实验室检查数据、24 h 血压、肾脏活检病理分级(包括ISKDC病理分型和牛津分类)和治疗等。
主要结局指标HSPN合并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181例HSPN患儿中,AKI组18例(10.0%),非AKI组163例。两组性别、发病年龄、白蛋白水平、PLT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KI组肉眼血尿发生率和持续时间、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2,P=0.003),AKI组以肾病综合征型和急性肾炎型为主,非AKI组以血尿+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为主。两组ISKDC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6,P=0.032),AKI组Ⅲ型及Ⅲ型以上比例高于非AKI组。牛津分类:AKI组肾小管间质病变(T1/T2)、新月体形成(C1/C2)比例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625和7.961,P分别为0.002和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型为急性肾炎型(OR=20.8,95%CI:1.37~317.79,P<0.05)和牛津分类中的肾小管间质病变(OR=15.8,95%CI:2.17~15.65,P<0.05)可能是HSPN患儿发生AKI的危险因素。AKI组18例治疗后,1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发展为慢性肾脏病。
结论:HSPN合并AKI临床及病理分型程度较重,临床分型为急性肾炎型、牛津分类提示肾小管间质病变可能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背景:过敏性疾病的诊断缺乏明确的检测标准,主要依赖于病史,在无过敏原刺激情况下则无临床症状,诊断更加困难,寻找辅助诊断过敏标志物显得非常重要。
目的:检测过敏儿童淋巴细胞精细分型特征,期望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标志物。
设计: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选择食物和呼吸道过敏儿童作为过敏性疾病组,选择与过敏性疾病组同时期在医院健康体检正常、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对其淋巴细胞精细分型进行检测。
主要结局指标:淋巴细胞精细分型。
结果:过敏性疾病组30例,平均年龄3.6(0.7~10.6)岁;健康对照组27名,平均年龄4.1 (0.8~11) 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616和0.574)。T淋巴细胞精细分型:Th2细胞占效应辅助性T细胞比例和Th2/Th1比值过敏性疾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31.34±2.52)% vs (20.02±2.05)%,(6.86±1.51) vs (2.7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淋巴细胞精细分型:成熟B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浆母细胞绝对计数、IgE+浆母细胞比例、IgE+记忆B细胞比例,过敏性疾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1.53±1.22) % vs (6.02±0.52)%,(1 068±107.3)个/μL vs (578.74±58.49)个/μL ,(40.71±6.44) 个/μL vs ( 17.08±2.93)个/μL ,(8.21±1.33) % vs (1.64±0.53)%,(4.48±0.81) % vs (0.47±0.18)%。
结论:过敏儿童Th2细胞、IgE+浆母细胞和记忆B细胞比例增高,有潜力作为辅助诊断过敏性疾病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