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专家对谈录

论著

  •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
  • 方方,马袆楠,王晓慧,王旭,丁昌红,金洪,肖静,吴沪生,陈光,张英,戚豫,袁云,郎志奇,邹丽萍
  • 2008 Vol. 3 (3): 169-176. DOI:
  • 摘要 ( 2716 ) PDF (3731KB)( 3045 )
  •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征,寻找MELAS线粒体DNA(mtDNA)A3243G点突变比例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临床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行外周血白细胞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血乳酸检测和神经影像学等检查。A3243G点突变阳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突变阳性组),对其家系进行调查,采集家族成员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A3243G点突变阴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行肌肉病理活检和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MELAS遗传学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272例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A3243G点突变的筛查。A3243G点突变的20例阳性标本中,突变均为异胞质性(heteroplasmy),18例符合MELAS的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血细胞中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9.0%~50.0%,其中4例同时在肌肉组织检测到相同突变,突变比例为42.4%~64.8%。临床症状以惊厥、乏力、智力进行性倒退、发热、呕吐、视力障碍和失语为主,身材矮小和体毛增多为主要体征,13例合并癫,血乳酸均升高,头颅CT/MRI显示双侧对称性苍白球钙化和脑梗死信号。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标本中有4例临床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肌肉病理可见破碎红边纤维,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14个家庭中的37名家庭成员采集了外周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阳性组中患儿母亲5名检测到A3243G点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3.0%,5.0%,11.8%,21.3% 和26.9%,同胞兄弟4名检测到A3243G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19.3%、33.3%,37.5%和41.5%,均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未检测到突变。本研究A3243G点突变比例与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呈负相关趋势,与病程未见相关性。结论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线粒体A3243G点突变是我国儿童MELAS最常见的突变,母系遗传为主。突变比例与年龄有相关趋势,与病程未见相关,血A3243G突变检查不能代替肌肉病理诊断。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药物治疗的Meta分析
  • 张瑜,周建华,王凤玉,尹晓玲
  • 2008 Vol. 3 (3): 177-185. DOI:
  • 摘要 ( 2992 ) PDF (3368KB)( 2965 )
  •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HBVGN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学位论文集,收集关于HBV-GN药物治疗的中、英文文献。应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 9.0和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率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并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系统评价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共检出中、英文文献978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有9篇文献(英文8篇,中文1篇)纳入本研究,其中仅1篇为3分的RCT,其余均为队列研究。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分析共纳入6项研究(1项为单中心RCT,5项为队列研究),其中4项研究以重组人干扰素-α(rIFN-α)进行治疗,1项以拉米呋啶进行治疗,另1项包括了上述两种治疗,纳入患者159例(抗病毒治疗组72例,对照组87例)。临床应答的Meta分析显示:RR=1.69,95%CI:1.08~2.65,抗病毒治疗组蛋白尿缓解率(91.0%)高于对照组(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儿童亚组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组蛋白尿缓解率(86.7%)与对照组(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学应答的Meta分析显示:RR=6.44,95%CI:3.11~13.35,抗病毒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59.7%)高于对照组(8.33%),两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01);儿童亚组分析结果一致,且一致性检验发现血中HBeAg的清除与蛋白尿缓解呈显著相关(kappa=0.285, P=0.00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共纳入5项研究,均为队列研究,纳入患者76例(激素治疗组37例,对照组39例)。临床应答的Meta分析显示:RR=1.45,95%CI:0.68~3.11,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蛋白尿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儿童亚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已有多种药物被用于治疗HBV-GN,但迄今为止最佳的治疗方案尚无定论。本研究显示抗病毒(包括rIFN-α和拉米夫啶)治疗HBV-GN能有效缓解蛋白尿、抑制HBV复制,且HBeAg的清除与蛋白尿的缓解密切相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恶化的发生;大多数患者耐受性好。而糖皮质激素治疗HBV-GN,其预后无明显改善。由于受限于原始研究的质量、数量以及各研究间治疗方案的差异,上述结论仅供临床医生参考,确切的结论有待今后由多中心、大规模RCT研究获取更多高质量EBM证据对本系统评价进行更新。

  • 小剂量快速法ACTH1~39兴奋试验评价肾病综合征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初探
  • 张焱,黄建萍,姚勇,肖慧捷,陈彦,杨霁云,丁洁
  • 2008 Vol. 3 (3): 186-189. DOI:
  • 摘要 ( 3448 ) PDF (427KB)( 2861 )
  • 目的 尝试以国产ACTH1~39 小剂量快速法ACTH 兴奋试验评价肾病综合征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方法 以18例泼尼松治疗不同阶段的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同一患儿于泼尼松治疗第1和第3天先后进行小剂量快速法ACTH兴奋试验(静脉注射ACTH1~391 U)和2 h法兴奋试验(ACTH1~3925 U溶于100 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 h),两次试验结果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 首次泼尼松治疗前、泼尼松足量分次服用和减量但仍每日均服用的10 例患儿两种试验方法自身对照的结果完全一致,隔日顿服泼尼松的8 例患儿中也有5 例结果完全一致,仅3 例泼尼松隔日顿服,用量在1 mg·kg-1患儿两种试验方法的结果不一致,小剂量快速法的结果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而2 h法的结果为肾上腺功能正常。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Kappa 分析显示两者一致性好。结论 ACTH1~39 可以代替ACTH1~24进行小剂量快速法ACTH兴奋试验;小剂量快速法与2 h法ACTH1~39 兴奋试验的结果一致性好,且简单易行,能够在门诊完成,可以考虑用来替代2 h法ACTH1~39 评价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

  • 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
  • 张绍仁,王晓红,朱启镕,刘丽艳,王建设
  • 2008 Vol. 3 (3): 190-195. DOI:
  • 摘要 ( 3109 ) PDF (2296KB)( 2830 )
  • 目的 探讨SLC25A13基因突变在中国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中的检出率,初步了解突变患儿血生化及氨基酸谱特征,肝脏活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满足本研究入选条件者共115例进行了血氨基酸质谱分析,伴血浆瓜氨酸明显升高的患儿进行SLC25A13基因全部外显子及邻近序列测序,不伴血浆瓜氨酸明显升高的患儿进行SLC25A13基因常见突变851del4(突变Ⅰ)及突变1638ins23(突变Ⅲ)筛查,突变851del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双标记探针法检测,突变1638ins23采用PCR产物直接电泳法检测,对仅检出单个位点突变的筛查对象,继续进行其余已报道的10种突变位点检测。检测结果仍为单个杂合突变的对象进行SLC25A13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及其邻近序列分析。对确诊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血生化及血氨基酸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5例伴血瓜氨酸明显升高的患儿共检出突变4例,其中纯合突变851del4/851del4 1例,复合杂合突变851del4/1638ins23 1例,杂合突变851del4 2例;110例不伴血浆瓜氨酸明显升高患儿共检出突变6例,其中纯合突变851del4/851del4 1例,复合杂合突变851del4/1638ins23 1例,杂合突变851del4 4例。115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共检出SLC25A13基因突变10例,占8.7%。突变患儿血生化改变包括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明显升高,AST升高较ALT明显。血串联质谱发现5例突变患儿有特征性氨基酸瓜氨酸、苏氨酸及蛋氨酸升高,另5例突变患儿并无血氨基酸改变。10例患儿中有7例行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4例有显著的脂肪变性。结论 SLC25A13基因突变是中国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脏活组织病理、血生化及氨基酸谱等检查对诊断SLC25A13基因突变患儿有重要意义,但最终仍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 冠状动脉造影和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远期追踪的价值
  • 张丽,于明华,张靖,虢艳,张明杰,苏玲俐,刘特长,李莉娟,谢小斐,陶聪,曾少兰
  • 2008 Vol. 3 (3): 196-202. DOI:
  • 摘要 ( 2912 ) PDF (1887KB)( 2641 )
  •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远期追踪的价值。方法 选取1999至2007年广州市儿童医院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同时采用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于恢复期进行远期随访。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确定9例KD患儿为本研究的样本。男8例,女1例,急性期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4.44±3.09)岁。检查时年龄4~12岁,平均(7.89±2.62)岁。追踪时间1.5~7年,平均(3.44±1.67)年。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儿中冠状动脉巨瘤5例,冠状动脉瘤3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9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5/9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双侧主干冠状动脉瘤4例,同时伴远端动脉瘤3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1处,并冠状动脉扭曲,狭窄或充盈缺损3处,附近侧支血管形成1处;左前降支动脉瘤、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循环形成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冠状动脉造影新发现冠状动脉远端瘤3处,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2处,左前降支狭窄1处,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1例。5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均发现相应冠状动脉支狭窄或充盈缺损表现;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仅见轻度冠状动脉扩张。结论 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特别是动脉瘤造成的心脏损害可长期存在。对于远期追踪观察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无创、安全可靠的优点,是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形态、数目及严重程度,特别对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远端病变能做出准确的评估。两种方法结合检查对KD冠状动脉损害的远期追踪有重要帮助。

  • 川崎病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功能及S100蛋白表达的变化
  • 童敏,王莹,桂永浩,王晓川
  • 2008 Vol. 3 (3): 203-207. DOI:
  • 摘要 ( 3001 ) PDF (495KB)( 3031 )
  •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川崎病(KD)急性期的功能及S100 A8/A9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手术患儿为本研究对照组。通过二氢若丹明荧光染色法分析KD患儿中性粒细胞功能,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D患儿中性粒细胞S100 A8/A9 mRNA表达。结果共纳入KD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个月至7岁2个月,平均(2.1±1.9)岁。冠状动脉损害者6例,无冠状动脉损害者26例;对照组手术患儿20例。KD急性期中性粒细胞明显活化,使用IVIG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活化百分比下降。KD急性期中性粒细胞S100 A8/A9 mRNA的表达增加;IVIG治疗后,无冠状动脉损害患儿,S100 A8/A9 mRNA表达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患儿S100 A8/A9 mRNA表达升高。结论 KD急性期中性粒细胞活化,并存在相关的活化蛋白高表达,提示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且在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中性粒细胞S100 A8/A9 mRNA持续高表达,提示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损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惊厥性脑损伤的作用及调控因素
  • 胡越,蒋莉,李欣
  • 2008 Vol. 3 (3): 208-212. DOI:
  • 摘要 ( 2481 ) PDF (749KB)( 2850 )
  • 目的 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在活体内对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元凋亡间的关系。方法80只Wistar大鼠,选取40只作为持续惊厥状态(SC)组,制作Wistar鼠SC模型,进一步分为SC-对照亚组(脑室内不注射)、SC-NS亚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SC-BDNF亚组(脑室内注射BDNF)和SC-抗pCREB抗体亚组(脑室内注射抗pCREB抗体),每组各10只大鼠。余下40只大鼠作为对照(NC)组,不制备SC模型,进一步分组和处理方法同SC组。采用ELISA检测海马BDNF含量( pg·μg-1),AnnexinV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①NC-BDNF亚组,注射侧海马BDNF含量为17.24±2.23,明显高于NC-对照亚组5.91±1.63;与NC对照亚组相比,SC对照亚组BDNF含量增高,达13.37±5.61。与SC-NS亚组相比,SC-BDNF亚组海马BDNF含量达55.40±4.11,呈显著性增高(P<0.01),同时,该侧海马细胞凋亡发生率从(8.36±0.61)%降低至(4.10±1.00)%(P<0.01)。②NC-抗pCREB抗体亚组注射侧海马BDNF含量为5.94±0.60,与NC对照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C-NS亚组(15.77±2.99)相比,SC-抗pCREB抗体亚组注射侧海马BDNF含量急剧下降,为5.53±1.11,并伴有该侧海马细胞凋亡发生率的增加,由(8.36±0.61)%增至(9.37±2.50)% 。③脑室内注射将诱导注射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而对注射对侧海马影响不大。结论 ①脑室内注射外源性BDNF可影响同侧海马内源性BDNF表达,并对神经元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②选择性阻断CREB的磷酸化,可能通过抑制BDNF的表达,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综述

  • 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高燕,黄国英
  • 2008 Vol. 3 (3): 213-222. DOI:
  • 摘要 ( 2978 ) PDF (1160KB)( 4123 )
  •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指的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障碍所致的心脏、血管在形态结构、功能、代谢上的异常。其临床后果极为严重,通常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以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残疾。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有13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同时有研究表明,71% 先心病患儿可存活到生育年龄以后。最新的调查统计表明,活产新生儿中先心病发病率为0.07%~1.1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球每年

儿科科室介绍

病案报告

  • 伴发中枢性尿崩症的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
  • 钱晓文,李军,陆凤娟,高怡瑾,陆洪芬,翟晓文,王宏胜
  • 2008 Vol. 3 (3): 234-236. DOI:
  • 摘要 ( 2052 ) PDF (4378KB)( 2394 )
  •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曾被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系统性疾病。LCH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是骨骼和皮肤,少数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垂体区(hypothalamus-pituitary region, HPR),引起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CDI)。我院血液肿瘤科近年来收治了3例伴发CDI的LCH 患者,其中2例以CDI为首发症状,现予报道并讨论此类疾病诊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