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论著

  • 慢性肉芽肿病中远期随访和感染预防性药物的效果分析
  • 惠晓莹,孙金峤,高维银,应文静,刘丹如,俞晔珩,王静漪,王晓川
  • 2012 Vol. 7 (5): 321-325. DOI:
  • 摘要 ( 1918 ) PDF (660KB)( 2289 )
  • 目的 探讨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使用人重组IFN-γ(rhIFN-γ)、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的CGD患儿进行随访研究,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和药物治疗等。比较联合使用rhIFN-γ和复方磺胺甲噁唑以及单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前后的感染发生频率,分析感染预防性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29例CGD患儿纳入本研究,平均发病和诊断年龄分别为2.5月龄和2.4岁,人均随访时间为2.9年。①每年人均感染发生频率为1.28,其中严重感染和非严重感染发生频率分别为0.48和0.80。肺部和淋巴结感染是诊断前(49和26例次)和随访期间(26和37例次)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分枝杆菌是导致本组患儿感染(34/61例次)和死亡(3/4例)的主要原因。②21例联合用药,8例因出现rhIFN-γ不良反应或自行停药而单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用药组总感染和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感染:1.986 vs 1.098,P=0.002;严重感染:1.290 vs 0.452,P=0.001),以肺部感染最明显(0.758 vs 0.275,P=0.004)。单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组总感染、严重感染每年人均感染发生频率较使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较单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组总感染和非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明显降低(总感染:1.098 vs 1.823,P=0.015;非严重感染:0.646 vs 1.248,P=0.047),而严重感染每年人均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2 vs 0.576,P=0.254)。③14/29例(48.3%)使用rhIFN-γ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要表现(12/29例),未发现致命性不良反应。结论 分枝杆菌是导致本组CGD患儿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rhIFN-γ、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CGD患儿感染发生频率,rhIFN-γ是CGD患儿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气管支架置入后取出指征探讨
  • 许煊,丁辉,李丹丹,高海涛,封志纯,刘玺诚
  • 2012 Vol. 7 (5): 326-330. DOI:
  • 摘要 ( 1915 ) PDF (3169KB)( 2345 )
  • 方法 比较分析CHD合并气管狭窄气管支架置入后尚留和取出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置入气管支架患儿均为重度气道狭窄,置入气管支架为乐普(北京)公司生产的血管金属支架(PARTNER),其中尚留气管支架的4例患儿,平均年龄13.75个月,平均体重8.70 kg,随访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肉芽组织增生,镜下气管支架支撑良好;5例患儿于气管支架置入68~96 d 后取出,平均年龄48个月,平均体重4.96 kg。气管支架取出后发现支架支撑处并未塌陷,不影响患儿通气功能,取出气管支架完整,随访10~11个月,气道未见再阻塞及其他并发症,未出现需要再次置入气管支架的情况和死亡病例。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气管支架取出指征:①在良好的随访体系下气管支架置入2~3个月;②经支气管镜证实无肉芽组织增生,CT及其三维气道重建显示气道通畅;③临床无呼吸困难表现及感染征象,血气分析示无肺通、换气功能异常,X线胸片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功能正常;④支气管镜下能清楚显示气管支架边界,且整个张开的支架位于气道表面并未上皮化;⑤支气管镜下钳夹住气管支架后,轻轻上下小幅推拉,镜下证实可以松动与气道紧密粘贴的支架。结论 对于小婴儿气管支架取出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最佳选择,在良好的随访体系下,在不影响患儿生命质量的前提下,CHD合并气管狭窄气管支架置入2~3个月后取出安全可行。

  •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3例超声心动图特征及文献复习
  • 李文秀 耿斌 崇梅 吴江 肖燕燕 张桂珍
  • 2012 Vol. 7 (5): 331-335. DOI:
  • 摘要 ( 1803 ) PDF (4062KB)( 2415 )
  • 目的 通过研究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LMCA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提高对LMCAA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3例LMCA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LMCAA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LMCAA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特征:①主动脉左冠状动脉窦内无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左冠状动脉主干近心端闭锁呈盲端,远心端内径细窄,发育不良;②右冠状动脉内径增宽;③多切面未显示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确切连接的证据。LMCAA非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特征:①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可正常或减低;②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回声显著增强,可伴有二尖瓣脱垂。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①收缩期二尖瓣口可见中至大量反流信号;② 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形成细小侧支循环; ③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血流为逆向灌注(向心性);④发育不良的左冠状动脉虽然在肺动脉周围分布,但彩色多普勒超声不能显示其与肺动脉连接的确切逆灌血流信号。结论 LMCAA有特异性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对LMCAA的全面认识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六分钟步行试验中心电参数的研究
  • 朱雪梅,田宏,陶灵,叶明,陈张根,贾兵,黄国英,桂永浩
  • 2012 Vol. 7 (5): 336-340. DOI:
  • 摘要 ( 1828 ) PDF (643KB)( 2371 )
  •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中远期随访6 min步行试验(6MWT)前后心电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经心脏外科手术纠治的年龄≥3岁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CHD患儿为CHD组;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CHD组和对照组同时分为3~5岁、~8岁、~12岁和~15岁亚组。CHD组根据CHD类型分为复杂CHD亚组和简单CHD亚组。比较各组6MWT前后P波离散度(Pwd)、QRS时限和QT离散度(QTd)变化。结果 CHD组89例,男51例,女38例,行外科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0±23)岁(36 d至110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6±32)(05~142)年。3~5岁、~8岁、~12岁和~15岁亚组分别为39、27、11和12例。复杂和简单CHD亚组分别为29和60例。对照组133名(男75名,女58名),3~5岁、~8岁、~12岁和~15岁亚组分别为26、39、39和29名。①CHD组和对照组各年龄亚组6MWT后Pwd、QRS时限和QTd均较6MWT前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CHD组3~5岁和~12岁亚组6MWT前QT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3~5岁亚组:(0025±0018) vs (0012±0011) s,P=0004;~12岁亚组:(0029±0014) vs (0019±0012) s,P=0019。CHD组各年龄亚组6MWT后Q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CHD组~8岁和~15岁亚组6MWT前后QRS时限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分别为0000和0007);各年龄亚组6MWT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复杂CHD亚组6MWT前后QRS时限均较简单CHD亚组延长,6MWT前:(0102± 0025) vs (0080 ± 0021) s,P=0000;6MWT后:(0103 ± 0026) vs (0080 ± 0021) s,P=0000,两亚组6MWT前后Pwd和QT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术后中远期随访患儿心脏电活动仍不稳定,但其6MWT前后心电参数Pwd、QRS时限及QTd的变化趋势与健康儿童相一致,提示亚极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

  • 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试验对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 尹青琴,焦伟伟,孙琳,肖婧,吴喜蓉,刘芳,苗青,徐放,韩锐,田建岭,申阿东
  • 2012 Vol. 7 (5): 341-348. DOI:
  • 摘要 ( 1802 ) PDF (1969KB)( 2739 )
  • 目的 评估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MTB/RIF)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Xpert MTB/RIF试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献,其中2篇文献涉及儿童病例,包含了13 270例来自临床患者的检测标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Xpert MTB/RIF试验诊断结核病的汇总敏感度为87%(95%CI:86%~88%)、特异度为97%(95%CI:97%~97%)。按照结核病的类型和患者年龄进行亚组分析,Xpert MTB/RIF试验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高于肺外结核病,90%(95%CI:89%~91%) vs 76%(95%CI:72%~79%);诊断涂阴菌阳性和涂阳菌阳性结核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4%(95%CI:71%~76%)和99%(95%CI:98%~99%);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比成人肺结核低,74%(95%CI:65%~83%) vs 90%(95%CI:89%~92%)。Xpert MTB/RIF试验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敏感度为96%(95%CI:94%~97%),特异度为98%(95%CI:98%~99%)。结论 Xpert MTB/RIF试验诊断结核病的价值较高,尤其是成人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Xpert MTB/RIF试验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由于纳入文献较少,尚待进一步研究。

  • 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 张莹 夏正坤 高远赋 樊忠民 高春林 何旭 蔡晓懿 刘梦原
  • 2012 Vol. 7 (5): 349-353. DOI:
  • 摘要 ( 1897 ) PDF (1636KB)( 2655 )
  •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有关糖皮质激素预防HSP患儿肾损害的RCT或类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文献,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为1990年1月至2012年6月。由2名作者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无法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5篇RCT和1篇quasi-RCT进入Meta分析。4篇文献描述了具体随机化方法,采用了充分的分配隐藏和盲法,纳入6篇文献均报道了失访和退出情况;4篇为低度偏倚风险,2篇为高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诊断HSP后6个月以内肾损害的发生率,糖皮质激素预防组为22.2%(42/189),对照组为26.3%(50/190),合并RR=0.67(95%CI: 0.17~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诊断HSP后6个月以上肾损害发生率,糖皮质激素预防组为109%(41/373),对照组为12.6%(46/364),合并RR=0.85(95%CI: 0.44~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剔除2篇高度偏倚风险文献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无改变。结论 本Meta分析结果尚不支持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能预防HSP患儿肾脏损害。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儿具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慎重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辅以抗凝、抗过敏等对症治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 李一飞 周开宇 谢亮 王川 唐浩文 方婕 华益民
  • 2012 Vol. 7 (5): 354-363. DOI:
  • 摘要 ( 1873 ) PDF (5663KB)( 2928 )
  •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1年12月,并且对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采取手工回溯检索。获取VEGF与CH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传递不平衡检验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6篇文献共10项独立研究纳入分析,漏斗图检验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 VEGF C-2578A和G-1154A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DiGeorge综合征患者的CHD易感性,OR分别为1.40(95%CI:1.04~1.16)和1.87(95%CI:1.27~2.75);G-634C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普通病例的CHD易感性,OR=1.29, 95%CI:1.02~1.62。② G-1154A位点(AA+AG)为DiGeorge综合征患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OR=2.10, 95%CI:1.32~3.34。③单倍型AAG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中显著增加CHD易感性,OR=1.82, 95%CI:1.31~2.54;单倍型CGC显著降低普通病例CHD风险的保护作用,OR=0.79, 95%CI:0.63~0.99。结论 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CHD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与普通患者间存在差异;在不伴DiGeorge综合征的人群中,特定单倍型(CGC)则有显著降低CHD风险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 中国大陆学习困难儿童韦氏智力测验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 童方 付童 孙静
  • 2012 Vol. 7 (5): 364-371. DOI:
  • 摘要 ( 1860 ) PDF (1985KB)( 2688 )
  • 目的 评估中国学习困难和正常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测量的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MD Consult、中图公司免费外文期刊整合库(cnpLINKer)、中国知网和万方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5月。获得中国学习困难和正常儿童WISC测量的对照研究,WISC中文版本为北京师范大学版(WISC-CR)或湖南医科大学版(C-WISC)。提取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3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研究实施地均为中国大陆;10篇文献采用WISC-CR,13篇文献采用C-WISC;12篇文献研究现场为医院门诊或儿童保健门诊,对照组基本为来院智力检测的正常儿童;13篇文献研究现场为学校,对照组来自同校或同班同学。①FIQ、VIQ和PIQ异质性检验提示具显著异质性,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FIQ、VIQ和PIQ的WMD分别为-16.23(95%CI:-18.20~-14.25)、-18.90(95%CI:-21.04~-16.77)和-11.92(95%CI:-13.90~-9.94);学习困难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0 01)。②对纳入文献的依据诊断方法、研究现场、WISC版本行异质性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不能消除异质性。③对VIQ和PIQ各分项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VIQ的6个分项(常识、类同、算数、词汇、理解、数字广度)和PIQ的5个分项(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的文献间均具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困难组VIQ和PIQ各分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 中国大陆学习困难儿童FIQ、VIQ和PIQ低于正常儿童,VIQ的延迟发展更明显。VIQ和PIQ各分项中以常识、类同、积木和译码的延迟发展更明显。

  • AGREEⅡ评价9个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临床实践指南及推荐意见共识和差异
  • 李卫国 李宇宁 张秀敏 周晓菊
  • 2012 Vol. 7 (5): 372-379. DOI:
  • 摘要 ( 1865 ) PDF (741KB)( 3087 )
  • 目的 使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GREEⅡ)评价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VD)临床实践指南(VD指南),反映目前儿童青少年补充VD的基本共识和存在的争议。方法 制定VD指南的纳入标准和检索策略,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GC)、指南国际网络(G-I-N)等相关指南数据库,按纳入标准纳入有关儿童青少年VD指南,提取和描述VD指南AGREEⅡ评价信息,使用AGREEⅡ评价纳入指南质量,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员间一致性检验。分析比较不同VD指南推荐内容的共识和差异。结果 共纳入9篇VD指南,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波兰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发表年度从2006至2012年。3篇为循证指南,其中2篇采用GRADE证据分级系统,1篇采用AHRQ证据分级系统;其余6篇为非循证指南。①指南质量经AGREEⅡ评分显示:6大领域的评分中,范围和目的、清晰性和应用性的总体平均得分均>50%,指南制定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和编辑的独立性有待加强(平均得分分别为48%、42%和28%);循证指南在指南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编辑的独立性方面优于非循证指南。②总体归纳不同VD指南之间在推荐内容上有5个方面的主要差异。VD预防建议:各指南基本认同的是0~1岁婴儿400 IU·d-1的VD缺乏预防量是安全的;VD治疗建议:美国(ES)指南推荐2 000 IU·d-1(1~18岁),维持6周;阳光照射: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指南持不同推荐意见;VD2或VD3:不同指南推荐意见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各指南基本认同25OHD水平<30 nmol·L-1时,佝偻病的患病率增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各指南推荐这一人群要注意及时补充VD,或维持适宜的25OHD水平。结论 ①纳入VD指南整体质量仍有待提高。循证指南质量在指南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编辑独立性方面优于非循证指南。②纳入VD指南推荐内容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0~18岁人群400 IU·d-1的VD缺乏预防量被认为是安全的剂量。③中国VD指南推荐内容参考了国外高质量的指南,改编和制定国内高质量的指南迫在眉睫。

  • 儿童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GDF15 mRNA表达及意义
  • 吴剑蓉 刘晓丽 袁粒星 陈晓曦 张鸽 高举
  • 2012 Vol. 7 (5): 380-383. DOI:
  • 摘要 ( 1633 ) PDF (1014KB)( 2261 )
  • 目的 研究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mRNA表达情况,探讨GDF15表达改变的机制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诊HLH患儿为HLH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HLH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Omega Blood RNA Kit提取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制备cDNA后Eva Green定量RT-PCR方法,检测HLH组和对照组的GDF15、Fn-H、HIF1α和HIF2α mRNA表达水平,△△Ct方法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 HLH组18例,对照组19例。HLH组和对照组GDF15 mRNA相对中位表达量分别为4.584和1.490,HL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9);HLH组Fn-H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中位表达量分别为3.955和1.690(P=0.008),并与GDF15 mRNA相对表达呈正相关(r=0.573,P =0.013);HLH组和对照组HIF1α和HIF2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82和0.311);GDF1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初诊时最低Hb水平呈负相关(r=-0.576,P=0.015),与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网织红细胞计数、三酰甘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LH患儿外周血细胞GDF15 mRNA表达显著升高,但不依赖于HIF介导的缺氧感知信号路径。HLH情况下巨噬细胞异常持续活化很可能是GDF15和Fn-H mRNA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

  • 儿童慢性乙肝肝组织病理与相关标志物的研究
  • 雷晓燕 王三萍 孙永红 袁宏
  • 2012 Vol. 7 (5): 384-388. DOI:
  • 摘要 ( 1650 ) PDF (869KB)( 2420 )
  •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基因型与肝脏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以了解其在乙肝诊断中的价值,指导治疗和预后。方法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乙肝及HBV携带患儿为慢性乙肝组和HBV携带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检测慢性乙肝组、HBV携带组和对照组血清HA、LN、PCⅢ和CⅣ。依据病情严重程度,慢性乙肝组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慢性乙肝组和HBV携带组检测血清HBV cccDNA和HBV基因型;分析HBV cccDNA、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BV基因型与肝脏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46例患儿进入分析,男34例,女12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11.8±3.7)岁。HBV携带组20例,慢性乙肝组26例(轻度13例、中度8例、重度5例),对照组20例。①随乙肝临床分度加重,血清HA、LN、PCⅢ和CⅣ呈升高趋势,以重度乙肝亚组上升最为明显;②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血清HA、LN、PCⅢ和CⅣ呈升高趋势;③ 血清HBV ccc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

  • 黄芪多糖对炎症性肠病模型大鼠NFATC4表达的影响
  • 杨敏 林焕冰 张金桃 曾永梅 陈佩瑜 耿岚岚 龚四堂
  • 2012 Vol. 7 (5): 389-392. DOI:
  • 摘要 ( 1617 ) PDF (3761KB)( 2484 )
  •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NFATC4表达及受损结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IBD大鼠模型。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BD模型组、APS低剂量组(100 mg·kg-1)、APS高剂量组(200 mg·kg-1)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地塞米松0.3 mg·kg-1)。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每日1次。给药7 d后,乙醚麻醉下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进行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实时PCR和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NFATC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肉眼评分为:假手术组0分、IBD模型组(5.67 ± 0.87)分、APS低剂量组(3.56 ± 0.89)分、APS高剂量组(1.56 ± 0.53)分、地塞米松对照组(0.89 ± 0.78)分,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69.195,P<0.001)。病理学评分为:假手术组(0.11± 0.08)分,IBD模型组(5.67 ± 1.15)分、APS低剂量组(3.33 ± 0.58)分、APS高剂量组(1.33 ± 1.15)分、地塞米松对照组(1.67 ± 1.52)分,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13.34,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PS可修复IBD模型大鼠受损结肠黏膜。NFATC4 mRNA表达APS高剂量组、APS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对照组均显著高于IBD模型组(P<0.01);仅APS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对照组NFATC4蛋白表达较IBD模型组显著增加(P<0.001)。结论APS可增加IBD模型大鼠NFATC4表达,对损伤结肠黏膜有修复作用, APS对NFATC4调控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评估
  • 董慧芳 吉玲 白琼丹 庄方莉 徐发林
  • 2012 Vol. 7 (5): 393-396. DOI:
  • 摘要 ( 1763 ) PDF (669KB)( 2521 )
  •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疗效,为足月儿RD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足月儿RDS为RDS组,以同期入院的非RDS足月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出生窒息、母亲妊高症、糖尿病、胎膜早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以RDS组中是否给予PS治疗分为应用PS亚组和未应用PS亚组,评估PS的疗效。结果RDS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进入分析。 ①RDS组发病时间为生后5 min至18 h,平均(4.9±3.4)h,其中生后6 h内发病87例(82.1%),~12 h 16例(15.1%),>12 h 3例(2.8%);X线胸片分级Ⅰ级28例(26.4%),Ⅱ级36例(34.0%),Ⅲ级23例(21.7%),Ⅳ级19例(17.9%);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0.35, 95%CI:1.94~15.26)、胎龄<39周(OR=6.59,95%CI:2.33~36.51)、剖宫产(OR=7.26,95%CI:11.61~23.22)、择期剖宫产(OR=13.14,95%CI:3.55~21.84)和出生窒息(OR=4.33,95%CI: 2.74~27.39)是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③应用PS亚组72例,未应用PS亚组34例。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应用PS亚组均显著低于未应用PS亚组(P<0.05);两亚组气胸、肺出血、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尤其是无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出生窒息是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PS治疗足月儿RDS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