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标准·指南

论著

  • 消化道大出血儿童禁食时间及进食种类对再出血和住院时间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付丽琴 汪志凌 白辉科 李秋平 万朝敏
  • 2022 Vol. 17 (6): 414-419.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2
  • 摘要 ( 326 ) PDF (558KB)( 188 )
  • 背景:消化道出血后的禁食时间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消化道出血儿童的禁食时间及饮食管理,国内外鲜见报道。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儿童是否需要早期严格禁食及开放饮食时进食种类的合理选择。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收集 2011年10月至 2021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的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禁食时间分为<24 h组、~48 h组、~72 h组和>72 h组,按开放饮食时食物种类分为碳水化合物饮食组、蛋白质饮食组和混合饮食组。分别比较禁食时间组及不同进食种类组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结局方面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消化道再出血、住院时间。 结果:266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纳入本研究,男175例(65.8%),女91例,年龄6.0(2.4,10.9)岁。以禁食时间<24 h为参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禁食时间与再出血、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禁食时间>72 h的患儿ln转换后住院时间(lnLOS)增加0.192 (95%CI: 0.047~0.337, P=0.010)d,即禁食时间>72 h的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组为参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食种类与再出血、进食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饮食组及蛋白质饮食组的患儿ln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混合饮食组的患儿lnLOS缩短0.176(95%CI:-0.318~-0.034, P=0.015)d,即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混合食物的患儿住院时间缩短。 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禁食<24 h不会增加再出血、院内感染等不良结局的风险,且24 h内早期进食住院时间更短;消化道大出血后开放饮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混合的食物更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再出血率及进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初始食物选择。
  • 脊髓性肌萎缩症自然病史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 胡超平 李文辉 朱小妹 李奕洁 王慧珊 周水珍 王艺 张崇凡
  • 2022 Vol. 17 (6): 420-425.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3
  • 摘要 ( 340 ) PDF (2784KB)( 323 )
  • 背景: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倒退,近年来随着基因修复、基因替代治疗药物的应用,设计为RCT的临床试验有悖伦理,因此SMA的自然病史作为治疗对照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系统评价SMA自然病史的生存率和运动功能变化,为SMA的干预作参考。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以“脊髓性肌萎缩症”和“自然史”构建中文数据库检索式,以“Spinal Muscular Atrophies (SMA)”和“Natural History”构建英文数据库检索式,分别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9月27日。纳入基因诊断明确为5q SMA,没有给予Nusinersen、Zolgensma和Risdiplam单药或联合治疗的病例,Nusinersen治疗SMA的RCT中的假鞘内给药的病例也被纳入。RCT采用Cochrane RoB 2.0行偏倚风险评价,病例系列报告不进行偏倚风险评价。 主要结局指标:SMA自然病史状态下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基于量表评估的运动功能。 结果:17篇(1 905例)病例系列报告和2篇(83例)Nusinersen治疗SMA的RCT中的假鞘内给药的病例进入本文分析。1型SMA自然病史病例系列报告Meta分析显示,≥6月龄(4篇)、≥12月龄(5篇)和≥18月龄(4篇)总生存率分别为86%(95%CI:74%~98%)、52%(95%CI:38%~66%)和32%(95%CI:22%~43%)。1型SMA自然病史病例系列报告Meta分析显示,≥6月龄(3篇)、≥12月龄(4篇)和≥18月龄(3篇)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6%(95%CI:61%~90%)、34%(95%CI:14%~55%)和16%(95%CI:0%~33%)。2篇1型SMA自然病史的病例系列报告数据,随访12月龄时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婴儿神经肌病测试(CHOP-INTEND)和Hammersmith婴儿神经病学检查第2部分(HINE-2)应答率均为0,1篇以Nusinersen治疗RCT假操作对照组随访12个月时CHOP-INTEND应答率为2.7%(1/37)。2篇1型SMA自然病史的病例系列报告,WHO运动里程碑12月龄(9例)、18月龄(5例)和24月龄(24例)独坐率均为0。1篇以Nusinersen治疗2和3型SMA的RCT,假操作组随访15个月时Hammersmith运动功能量表扩展版(HFMSE)平均分值变化为-1.0 (95%CI:-2.5~0.5),修订版SMA适用上肢模块(RULM)平均分数变化为0.5 (95%CI:-0.6~1.6),HFMSE提高3分以上者比例为26%(11/42),获得1项以上WHO运动里程碑的比例为2/42,获得独站的比例为1/42,获得扶走的比例为0/42。 结论:各型SMA患儿自然病史区别较大,其中1型SMA患儿的生存率低,运动功能退步快, 2和3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退步稍慢。
  • 北京市多中心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特征和预后的横断面调查
  • 苏雁, 黄真, 陆峥, 李苗, 支天, 孙青, 张朝霞, 王焕民, 葛明, 于彤, 何乐健, 刘嵘, 赵卫红, 黄东生, 武万水, 宫剑, 牛晓辉, 马晓莉
  • 2022 Vol. 17 (6): 426-431.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4
  • 摘要 ( 193 ) PDF (1278KB)( 139 )
  • 目的:总结北京地区多中心诊治的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设计:横断面调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7家医院确诊的且当时年龄≥10岁的恶性实体肿瘤初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主要结局指标: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 结果:共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纳入分析,中位年龄150(120~216)月,男239例(58.2%),女17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83例(44.5%),尤文肉瘤82例(20.0%),横纹肌肉瘤47例(11.4%),神经母细胞瘤33例(8.0%),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肉瘤29例(7.1%),颅外生殖细胞肿瘤18例(4.4%),其他肿瘤19例(4.6%)。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前3位户籍来自华北地区160例(38.9%),华东地区97例(23.6%),中南地区70例(17.0%)。治疗涉及1家、2家和≥3家医院患儿分别有129例(31.4%)、180例(43.8%)和102例(24.8%)。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6月30日,41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6(1~120)个月,生存333例(81.0%),死亡78例,发生肿瘤复发/进展145例(35.3%)。3年总体EFS为 60.3%,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高(73.7%),横纹肌肉瘤最低(37.4%);3年总体OS为79.5%,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高(87.9%)。78例死亡病例中位生存时间13(1~65)个月,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2例(28.2%),横纹肌肉瘤18例(23.1%),尤文肉瘤16例(20.5%),神经母细胞瘤8例(10.3%),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3例(3.8%),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肉瘤5例(6.4%),其他肿瘤6例(7.7%)。 结论:青少年恶性实体肿瘤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最多见,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预后不佳。
  • 云南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脐动脉血气值的横断面调查
  • 中国高原新生儿联盟泽碧, 高瑾, 赖银珍, 毛辉, 秦明彩, 张铁松, 杨永礼, 李杨方, 周文浩, 刘晓梅, 杜琨
  • 2022 Vol. 17 (6): 432-438.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5
  • 摘要 ( 261 ) PDF (1350KB)( 121 )
  • 背景:对不同高海拔梯度新生儿生后早期氧饱和度(SpO2)和脐动脉血气值仍有进一步探索空间,特别是对构建高海拔情况下SpO2和脐动脉血气的正常值有重要意义。 目的:比较不同高海拔梯度新生儿生后2 h内SpO2和脐动脉血气值的差异。 设计:横断面调查。 方法:纳入2022年9月7日至2022年10月10日中国高原新生儿联盟(简称“联盟”)的4家医院连续分娩的胎龄≥37周且<42周的健康足月新生儿。经联盟指定的医护人员采集新生儿基线数据,在统一环境要求、相同标准下检测生后10、~30和~120 min时间段新生儿右手的SpO2值,在新生儿娩出、脐带夹闭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pH、乳酸和碱剩余值)检测,并将数据录入联盟数据库。分为海拔2 000 m组、海拔2 400 m组和海拔3 500 m组。以零海拔点SpO2的95%为低氧高危界值参考。 主要结局指标:生后2 h内SpO2。 结果:进入联盟数据库229例健康新生儿,海拔2 000 m组73例,海拔2 400 m组42例,海拔3 500 m组114例,3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亲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藏族人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新生儿人群随时间延长SpO2逐渐上升,海拔2 000 m组生后3个延续时段(10、~30和~120 min)SpO2中位数分别为96%、98%和100%,其第25百分位数与零海拔SpO2高危界值分别持平、高2%和高3%;海拔2 400 m组生后3个延续时段SpO2中位数分别为88%、90%和94%,其第75百分位数比零海拔SpO2高危界值分别低6%、4%和1%;海拔3 500 m组生后3个延续时段SpO2中位数分别为84%、89%和92%,其第75百分位数比零海拔SpO2高危界值分别低5%、5%和1%。脐动脉血气比较,3组不同高海拔组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海拔2 400 m组和海拔3 500 m组乳酸高于、碱剩余值低于海拔2 000 m组,其中海拔2 400 m组和海拔3 500 m组的剖宫产新生儿乳酸高于、碱剩余值低于海拔2 000 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藏族与其他民族新生儿生后2 h内SpO2、脐动脉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生后10、~30和~120 min检测时间延长,藏族与其他民族新生儿SpO2均呈上升趋势,SpO2检测点值离散度呈现明显缩窄,3个时段SpO2点值高于零海拔SpO2高危界值占22.8%(26/114)。 结论:足月健康新生儿在海拔2 000 m环境下生后2 h内SpO2高于零海拔SpO2高危界值,而海拔2 400 m和3 500 m则低于零海拔SpO2高危界值,在海拔3 500 m环境下藏族和其他民族SpO2差别不大。
  • 体积描记法检测婴幼儿肺功能质量改进研究
  • 万成宙 蒋高立 黄剑锋 王立波
  • 2022 Vol. 17 (6): 438-442.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6
  • 摘要 ( 179 ) PDF (1988KB)( 149 )
  • 背景 婴幼儿体积描记法(体描)是检测功能残气量和气道阻力的金标准,是婴幼儿呼吸生理评估的重要方法 。 目的 探讨改进体描肺功能检测(PFT)的操作技能对提升体描PFT成功率的影响。 设计 质量改进研究。 方法 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婴幼儿体描仪进行PFT,测量11个潮气呼吸参数和6个体描参数。改进前婴幼儿体描流程和方法依据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颁布的婴幼儿体描测试仪器和操作方法指南,改进后是在此基础上,加大镇静药物(口服水合氯醛)剂量,操作前肢体抚触或足底按摩5 min,15度仰卧位斜坡枕头放置等。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肺功能室行体描PFT的连续病例,排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所致的重症肺炎患儿,以2018年1月1日划分为改进前和改进后。分为新生儿肺炎组和ALRI组,ALRI组分为喘息和非喘息亚组。 主要结局指标 潮气呼吸成功率、体描成功率、镇静失败率。 结果 新生儿肺炎组120例,ALRI组477例。镇静后未能入睡31例,新生儿肺炎组3例,ALRI组28例,喘息和非喘息亚组各14例。早醒未完成体描PFT的23例,新生儿肺炎组6例,均发生在体描参数检测中;ALRI组17例,喘息亚组5例,非喘息亚组12例。总体人群改进后较改进前潮气成功率、体描成功率提升,镇静失败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肺炎组潮气呼吸成功率和体描成功率改进后虽有所提高,镇静失败率有所下降,但较改进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喘息亚组和喘息亚组潮气呼吸成功率、体描成功率改进后较改进前均提高,镇静失败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改进婴幼儿体描PFT流程和方法可显著提升潮气呼吸成功率和体描成功率,降低镇静失败率。
  • 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李苗 孙艳玲 王淑梅 杜淑旭 龚小军 任思其 高文超 万露露 武跃芳 邱晓光 李春德 田永吉 刘巍 武万水 孙黎明
  • 2022 Vol. 17 (6): 443-447.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7
  • 摘要 ( 416 ) PDF (466KB)( 132 )
  • 背景 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PB)临床发病率低,国内少见报道。 目的 探讨P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结局及预后相关因素。 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 纳入2017 年 1月至2021年 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B患儿。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22年 8月31日。截取患儿的性别、诊断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治疗和随访情况。 主要结局指标 总体生存期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 16例PB患儿纳入分析,男15例,女1例;中位诊断年龄 67.6(20.7,129.4)月, <3岁4例。起病时临床表现以颅高压症状为主,无患儿合并明显内分泌功能障碍。MR表现:颅内原发肿瘤表现为松果体区及三脑室后占位, 1例肿瘤扩散至第四脑室;13例术前伴有幕上脑积水; 5例起病时即发现播散转移(M+),其中脊髓播散3例、脑干及脊髓播散1例、骶尾部椎管内种植转移1例。行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4例;手术入路采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15例, Poppen入路1例,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Ki-67指数<30% 3例、~60% 5例、~80% 8例。术后先化疗后放疗9例,先放疗后化疗7例。中位随访时间47.6(36.8,56.9)个月。 9例出现复发/进展,其中因肿瘤进展死亡2例。OS 10.8~102.2个月,平均OS(90.7±7.6)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 (93.8±6.1)%、(85.9±9.3)%和(85.9±9.3)%。中位PFS 29.5(17.6,50.0)个月,1、3、5年PFS率分别为(87.5±8.3)%、(41.5±13.8)%和(33.2±13.3)%。男童生存率高于女童(χ2=5.405, P=0.02);肿瘤Ki-67指数为~60%的PB患儿PFS短于<30%者(χ2 =4.600, P=0.032)。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Ki-67指数~60%的患儿PFS缩短风险是Ki-67指数<30%患儿的3.2倍(HR=3.211, 95% CI:1.027~10.037,P=0.045)。 结论 儿童PB罕见,预后较差,Ki-67指数是PFS的影响因素。
  • 抽动障碍儿童成年预后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张思 范菲 王思蒙 韩斐
  • 2022 Vol. 17 (6): 448-452.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8
  • 摘要 ( 209 ) PDF (651KB)( 158 )
  • 背景 抽动障碍(TD)起病于儿童期,部分病例在成年后仍有与抽动相关的损伤。 目的 了解TD患儿在成年后仍有抽动症状的比例,分析TD患儿成年预后的影响因素。 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 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TD、现已成年的、病历系统中有患儿家长联系电话的、初诊诊断时行YGTSS评分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成年后是否仍有抽动症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基于自制的随访问卷行随访人群TD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括病历信息模块:性别、出生日期、联系电话、TD首发年龄、首发症状、初诊YGTSS评分;随访信息模块:儿童期呼吸道炎症病史、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性格、TD家族史、共患病、中药治疗和辅助治疗、18岁以前停止治疗时是否有TD症状,成人期是否有TD相关症状(如有症状即行YGTSS评分)、与儿童期初诊病情对比、当前治疗情况、当前受教育程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 TD患儿成年后仍有抽动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534例TD患者完成电话随访,病例组262例(49.1%),对照组272例。儿童期治疗均以中药治疗为基础,结合西药等其他治疗。成年期随访时仍在接受治疗31例(11.8%)。病例组成年后病情较儿童期初诊时缓解、相似和加重占比分别为80.2%、6.5%和0.8%;成年后复发33例;YGTSS评分为轻、中和重度占比分别为93.1%、5.7%和1.2%。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成年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期停止治疗时有症状(OR=20.35,95%CI:12.30~33.68),有TD家族史(OR=3.54,95%CI:1.40~8.96),父母性格急躁易怒(OR=3.13,95%CI:1.74~5.64),儿童期初诊病情为中重度(OR=2.91,95%CI:1.79~4.75) 和反复呼吸道炎症(OR=2.34,95%CI:1.41~3.86)均为TD患儿成年后仍有抽动症状的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TD的成年期预后与TD家族史、儿童期初诊病情严重程度、儿童期停止治疗时是否伴抽动症状、儿童期是否伴反复呼吸道炎症及父母性格密切相关。
  • 儿童语音障碍辅音错误222例病例系列报告
  • 霍亭竹 章岚 杨文旭 周小娟 程岚 程婷 谭婷 罗小丽
  • 2022 Vol. 17 (6): 453-456.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09
  • 摘要 ( 253 ) PDF (387KB)( 221 )
  • 背景 语音障碍(SSD)是儿童期引起沟通障碍的常见病因,未经治疗的部分儿童症状可持续至成年,影响社交沟通。 目的 分析儿童SSD辅音错误的临床特征。 设计 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指导中心因“发音不清”就诊、符合SSD诊断、语言发育≥4岁的连续儿童,排除合并影响语言功能的其他疾病者。语音评估采用图片命名法;辅音根据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辅音正确率(PCC)=正确辅音个数/(正确辅音个数+错误辅音个数)×100%,<50%为重度,~65%为中重度,~ 85%为轻中度,~100%为轻度。从病历中截取SSD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及语音评估结果。 主要结局指标 PCC和辅音错误类型。 结果 222名SSD儿童进入本文分析,女生67名、男生155名;4~5岁111名(50.0%)、~6岁66名(29.7%)、~15岁45名(20.3%)。男、女生的PCC分别为(43.3±20.9)%和(44.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SSD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P<0.001),随年龄增长,重度辅音错误的占比降低;在各年龄段,发生替代错误的平均个数均高于省略和歪曲,替代错误的平均个数随儿童年龄增长而下降,呈低度相关(P<0.05,r=0.217);发音部位错误的平均个数从多到少依次为:舌尖后音、舌尖中音、舌尖前音、舌根音、舌面前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的平均错误个数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发音方式错误的平均个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塞擦音、擦音、塞音、鼻音和边音,4~5岁年龄段塞擦音、擦音、边音的平均错误个数高于~6岁和~15岁年龄段。 结论 各年龄段儿童中SSD均以中重度、重度为主,随年龄增长,儿童语音清晰度有提高的趋势。各年龄段错误类型均以替代为主,发音部位错误类型及发音方式错误类型均在~6岁和~15岁组别差异不明显,应引起重视。
  • 医校家结合方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 李瑜 李梦瑶 王胤 徐贇佳 吴芷蘅 朱大倩
  • 2022 Vol. 17 (6): 457-462.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10
  • 摘要 ( 269 ) PDF (635KB)( 145 )
  • 背景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强调多模式治疗,我国缺乏医校家结合的分工合作、可操作化强的长效综合干预方式。 目的 探讨医校家结合模式对ADHD患儿注意力核心症状和家校学习生活功能的影响。 设计 非随机对照试验。 方法 干预组实施医校家联合训练方案,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管理模式及信息平台筛选阳性者并确诊的6~10岁的ADHD患儿;对照组为心理科门诊常规ADHD干预病例,与干预组纳入病例按1∶2进行匹配。2组干预持续4个月,干预期间药物治疗不受限制。 主要结局指标 中文SNAP-Ⅳ父母版量表评分(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和对立违拗)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组(n=27)和对照组(n=54)ADHD患儿,年龄、干预前使用药物比例、父母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智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前后SNAP-Ⅳ 3个分量表评分均降低≥2分,对照组干预前后SNAP-Ⅳ注意力和多动/冲动分量表评分均降低≥2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干预前后对立违拗评分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干预前后WEISS功能缺陷父母版量表(WFIRS-P)全部6个分量表减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生活技能分量表评分有更明显改善趋势。干预组用药亚组(11例)与未用药亚组(10例)SNAP-Ⅳ 3个分量表评分均降低≥2分,但2个亚组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未用药亚组WFIRS-P评分均有下降,干预组未用药亚组较对照组未用药亚组“学习/学校”分量表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除转换因子外,干预后较前执行功能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医校家结合方案有助于ADHD患儿核心症状和执行功能的改善。
  • 儿科护士预防和处理静脉外渗/渗出知信行问卷调查
  • 王雨晴 叶茹明 方继红 白鸽 杨丽 余艮珍 朱伟萍 杨立利 谢鑑辉 王颖雯 王慧美 顾莺
  • 2022 Vol. 17 (6): 463-468.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11
  • 摘要 ( 255 ) PDF (452KB)( 238 )
  • 背景 本文为“医院整体植入基于《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循证指南》的儿科静脉输液管理方案对静脉输液治疗结局影响的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背景调查。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静脉输液外渗/渗出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 设计 问卷调查。 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拟定了初始问卷(3个维度23个条目),通过条目分析,知识、态度与行为维度分别保留6、4和6个条目。态度和行为维度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2~1.00,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2。态度和行为维度结构效度KMO检验系数为0.807,Bartlett检验P<0.01,所有条目均只在一个主因子上的载荷>0.5,态度和行为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52和0.818。选择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有密切学术交流的9家医院的儿科病房工作近1年、临床工作时间>40周、且独立或在指导下执行静脉输液的护士,采用问卷星发放和收集问卷。 主要结局指标 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得分。 结果 发放3 395问卷,回收2 568份,有效问卷2 210份。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大学附属综合医院儿科、省级儿童医院、市级儿童医院和市级妇幼保健院分别占21.8%、15.9%、34.9%、11.1%和29.8%;工作≤5年、~10年、~15年和>15年分别占35.3%、25.6%、25.6%和13.5%;职称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占66.1%、31.6%和2.4%;责任护士、专科及带教护士和护士长分别占81.0%、14.7%和4.3%;未参加培训、仅参加科室培训、同时参加科室和医院培训、同时参加科室、医院及更高级别培训分别占2.8%、41.0%、46.7%和9.4%;仅接触外周静脉留置针、同时接触外周静脉留置针及中长导管、同时接触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导管装置分别占22.6%、14.9%和62.4%;仅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同时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及中长导管、同时置入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导管装置分别为82.9%、11.1%和5.9%。知识维度总得分(1298±6.95)分,好、中、差分别占8.6%、5.5%和75.9%。态度和行为维度总得分分别为(17.23±2.58)和(23.45±4.14)。知识维度与态度维度(r=0.066)和行为维度(r=0.100)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类别、培训级别数、接触的静脉装置种类数是知识和行为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培训级别数为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儿科护士静脉输液外渗/渗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未呈现知信行统一和依序而为的趋势。
  • 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新生儿转运给药知识库构建和应用效果验证
  • 傅唯佳 王颖雯 张澜 顾莺 葛小玲 王蓓蓓 苏玲 冯瑞 曹云 汪吉梅 唐征 刘江勤 叶成杰 王道洋 汤梁峰 蒋龙泉 张帆 郑如意 周建国 张晓波
  • 2022 Vol. 17 (6): 469-474.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2.06.012
  • 摘要 ( 185 ) PDF (1494KB)( 178 )
  • 背景 在5G+区块链建立的转出医院、医疗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三位一体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诊网络体系中,实现“上车即入院”,提升危重新生儿转运(NT)质量。 目的 构建多场景NT给药方案标准化知识库,开发多场景NT给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设计 质量改进研究。 方法 检索急危重NT途中给药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提取不同转运场景下药物应用证据,并通过专家共识构建NT给药知识库,基于决策支持系统帮助转运医生规范用药,分析其运行前(对照组)后(干预组)在上海市内NT药物使用情况。 主要结局指标 NT用药次数和种类。 结果 中英文数据库和其他资源系统共检索到149篇文献,去重、初筛和全文筛选后纳入了1篇专家共识,同时增加权威专著3部作为证据来源进入不同场景NT药物使用知识库的提取,共识专家组细化了低血糖场景设置(分为症状型和非症状型),对12种药物的推荐方案做了细化,NT不同场景药物使用知识库确定了16种药物。对照组30例,干预组61例,两组患儿性别、病种、胎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照组NT中使用了33次4种药物,干预组NT中使用了88次11种药物,其中由决策支持系统智能识别后触发弹窗提醒使用74次(85.9%),由医生主观判断选择场景后触发使用14次(14.1%)。干预组用药种类覆盖了对照组,对照组人均使用药物次数比为1.1(33/30),较干预组[1.4(8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对照组人均使用药物种类占比为25%(4/16),较干预组[62.5%(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结论 构建的NT给药知识库及决策支持系统促进了NT中的规范用药和积极用药。
  • 左氧氟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4例病例系列报告
  • 刘兴楼 张展 舒赛男 周华 方峰
  • 2022 Vol. 17 (6): 475-479.
  • 摘要 ( 394 ) PDF (837KB)( 172 )
  • 背景 肺炎支原体脑炎(MPE)诊断困难,有效治疗药物选择受限。 目的 总结MPE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 设计 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 MPE连续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改变、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病情反复或复发。 结果 4例MPE患儿纳入本文分析,均为男孩,无基础疾病,以发热和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2例伴有呼吸道症状,1例伴有消化道症状;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均阳性,其他常见病原学检查均阴性;脑脊液有核细胞增高3例,蛋白弱阳性1例,免疫球蛋白升高1例;均有头颅MR多发病灶和异常脑电图表现。1例经2次甲泼尼龙和3次IVIG冲击治疗后病情反而逐渐加重,经左氧氟沙星治疗3周联合甲泼尼龙冲击和维持治疗后病情改善。另3例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和IVIG冲击治疗后病情好转。4例MPE患儿出院后随访病情均持续好转,未出现病情反复或复发。 结论 依据MP血清学结合脑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在排除其他常见病原后,可临床诊断MPE;左氧氟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MPE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病案报告